第171章 新华工业新图谱(一)(第3页)
刹那间,淡蓝色的光幕如同涨潮的星河,自控制台向西周蔓延开来。十五个悬浮的礼包以抛物线轨迹迸射而出,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绚丽的尾迹,随后如流星般轰然炸开。工业齿轮、麦穗、钢枪三类图标如同夜空中的星座,在光幕中各自闪耀,泾渭分明地占据不同区域。
章学良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办公桌上的青铜镇纸,冰凉的触感却无法驱散掌心的灼热。当全息投影在书房穹顶骤然亮起时,他猛地起身,玄色长袍下摆扫过波斯地毯,带起细微的沙沙声响。八枚齿轮图标悬浮在光幕中央,金属质感的冷光与他眼底跳动的火焰形成奇异的对峙。
这些由数据流编织的工业礼包正以完美的圆周轨迹缓缓旋转,每一枚齿轮表面都流转着细密如蛛网的代码纹路。章学良的呼吸在静谧的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他伸手虚握,试图触碰那些虚拟的机械造物,指尖却穿透光影,在空气中留下一道怅然若失的轨迹。作为执掌东北工业命脉的少帅,他太清楚这些未来科技意味着什么 —— 那是能将奉天兵工厂的机床轰鸣声,化作整个北方华夏工业觉醒号角的密钥。
喉结艰难地滚动间,往事如走马灯般在脑海闪过。父亲章作林殚精竭虑打造的东北工业体系,虽己初具规模,却始终笼罩在西方技术封锁的阴影下。抚顺煤矿的巷道里,矿工们仍在使用笨重的蒸汽镐;奉天兵工厂的装配线上,精密零件的合格率不足三成。而此刻悬浮在眼前的工业礼包,恰似划破漫漫长夜的启明星。
"从矿山开采到精密机床制造..." 章学良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连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颤意。这些跨越时空的技术火种,足以让本溪的铁矿石在电弧炉里淬炼出更坚韧的合金钢,能让鞍山的轧钢机吐出如镜面般平整的钢板。当高端装备研发的桎梏被打破,新华军的枪炮将不再依赖进口零件,甚至能让松花江上的造船厂,驶出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国产铁甲舰。
书房的座钟突然敲响,惊散了悬浮的光幕。章学良却依旧保持着凝望虚空的姿势,嘴角的弧度里凝结着整个民族工业崛起的渴望。这不仅是技术代差的弥补,更是在列强环伺的危局中,为华夏文明锻造出一副足以抵御外侮的钢铁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