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新华工业新图谱(三)

 打开农业礼包之前,章学良特意换上了便装,褪去了军装的威严,多了一份亲民。?完¨夲!鰰¨占/ !追/最¨辛`蟑/踕.窗外的农田里,新到的拖拉机正在翻耕,铁犁划过土地,留下一道道深深的沟壑,预示着新的耕耘与希望。他需要用农民的视角审视这些奖励 —— 毕竟粮食才是乱世的硬通货,只有解决了粮食问题,才能稳定人心,支撑起其他产业的发展。 

 “大型育种场” 最终选址尘埃落定,锁定在了素有 “华夏玉米之乡” 美誉的公主岭。这座位于松辽平原腹地的城市,如同大自然精心雕琢的农业摇篮,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堪称育种界的 “黄金坐标”。寒温带与温带在这里交汇,西季更迭分明,既保留着北方凛冽寒冬锻造的坚韧,又蕴藏着南方温润气候孕育的生机。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让公主岭成为了培育跨地域良种的理想圣地 —— 无论是需要抵御零下三十度严寒的北方作物,还是偏好亚热带暖阳的南方品种,都能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找到适宜的 “成长温床”。 

 育种场的蓝图在系统提供的合作协议中徐徐展开,其中与高卢国利玛格兰集团的合作条款,更是勾勒出一座现代化农业科研基地的雏形。~鸿?特*小′说′罔, _蕪~错+内!容′二十座恒温育种大棚犹如巨型 “植物宫殿”,它们整齐排列在广袤的田野间,银色的钢架在阳光下折射出科技的光芒。每座大棚都配备了智能环境控制系统,温度传感器与湿度调节器 24 小时不间断运作,能将棚内环境参数精确控制在误差不超过 0.5c、湿度波动不超过 2% 的范围。这些 “植物温室” 不仅为种子提供了稳定的生长环境,更像是一个个精密的生命实验室,让科研人员得以模拟全球各地的气候条件,加速良种的培育进程。 

 在育种大棚的东侧,三座基因实验室拔地而起,它们外观低调内敛,内部却藏着世界顶尖的农业科研设备。从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到基因编辑工作站,每一台仪器都价值不菲,承载着破译作物遗传密码的重任。特别是那台价值数百万的蔡司牌显微镜,堪称实验室的 “镇室之宝”。它配备了最先进的电子成像系统,能够将种子细胞放大至百万倍,让科研人员得以清晰观察到细胞壁的细微结构、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排列,为基因层面的精准育种提供了 “火眼金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