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京城风雪,一抔黄土问前路(第3页)

因为骑得太快,自行车后座上捆着的一摞书,“哗啦”一声,散了一地。

江建国下意识地,就上前帮忙去捡。

他捡起其中一本,那是一本关于《植物遗传与变异》的、很厚的专业书籍。

“谢谢您啊,大爷!”

那年轻人停下车,跑回来,满脸的歉意。

“没事,后生。”

江建国将书递给他,目光,却落在了年轻人胸前别着的那枚小小的、写着“作物科学研究所,孙立平”的胸牌上。

“后生,”

江建国的心,猛地一跳,他用一种近乎于抓住救命稻草的语气,问道,“你……是这里的专家?”

“专家可不敢当。”

孙立平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就是个刚毕业没几年的研究员,跟着我们导师,打打下手。”

“那……那你们这儿,是不是有位研究辣椒的老师傅?”

江建国追问道。

“辣椒?”

孙立平愣了一下,“您是说……我们所的‘怪人’,孙庆华孙教授?他倒是一辈子都在跟辣椒打交道。不过……他脾气古怪得很,谁的面子都不给。您找他有事?”

江建国看着眼前这个一脸书生气的年轻人,他知道,这可能是他唯一的机会。

他没有说自己是来求助的。

他只是,从自己那个黑色的人造革提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一样东西。

那不是钱,不是烟酒,更不是什么珍贵的礼物。

那只是一个用油纸包得里三层外三层的、小小的土包。

“后生,”

他将那个土包,递到孙立平的面前,眼神里是前所未有的虔诚与郑重,“我是一个种地的老农民。这是我从老家,甘肃临泽,带过来的一抔土。”

他又从另一个口袋里,掏出了几颗用手帕包好的、干瘪的辣椒籽。

“这是我们那里,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板椒’种子。”

他看着孙立平,用一种最质朴、也最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我没读过书,不懂什么科学。我只想请你们这些有大学问的人,帮我这个老农民,看一看。”

“看看我们这片养活了祖辈的土,和我们这些传了几百年的种子,它到底,是瑰宝,还是……像别人说的那样,是不能再碰的‘垃圾’?”

孙立平,被彻底镇住了。

他看着眼前这个老人那双布满血丝、却又亮得惊人的眼睛,看着他手里那抔仿佛还带着地温的黄土,和他那几颗比金子还珍贵的种子。

他感觉,自己接过的,不是泥土,不是种子。

而是一个来自中国最偏远角落的、一个普通农民,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也是最卑微的质问。

“大爷,”

孙立平深吸一口气,郑重地,接过了那抔土和那包种子,“您跟我来。”

他没有再问任何问题。

他只是,推着那辆二八大杠,带着这个神秘的老农,走进了那扇他一个下午,都无法靠近的、庄严的大门。

他将他,带向了那间据说连所长都轻易不敢进的、“怪人”孙庆华的,实验室。

一场关于“本土”与“外来”、关于“传统”与“科学”的、真正的较量,就在这京城的风雪之夜,以一种最意想不到的方式,拉开了,它最原始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