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一抔黄土,三代人的红线(第2页)

孙庆华静静地听着。

他那张古井无波的脸上,表情一点一点地发生了变化。

从最初的不耐烦,到疑惑,到凝重,最后,当江建国说到“他们说,我们这养活了祖辈的土,是垃圾,我们这传了几百年的种,有毒”时,这位一辈子都与土地和种子打交道的老人,那双浑浊的眼睛里,骤然,爆发出了一团骇人的、如同要将人焚尽的怒火!

“放他娘的狗屁!”

孙庆华猛地一拍桌子,那台精密的显微镜,都跟着跳了一下。

他那瘦削的身体里,爆发出与他外形完全不符的、雷霆般的咆哮!

“一群只认洋人数据、忘了自己祖宗是谁的二鬼子!一帮连中国的土都没踩过、中国的辣椒都没吃过,就敢在这里对我们指手画脚的洋奴才!”

他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江建国带来的那抔土,声音,因为激动而变得有些嘶哑。

“重金属?他懂个屁的重金属!他知不知道,我们河西走廊的土壤,是典型的碱性钙质土,土壤里的重金属,天然就处于一种不易被植物吸收的稳定态?”

他又指着那几颗种子。

“有机标准?他德国人的有机标准,是拿来种他们那温室里的番茄的!我们这‘板椒’,是在戈壁滩上,一年三百天,顶着太阳,喝着雪水,靠着风沙长大的!它骨子里,就带着这片土地的魂!拿你们那套娇贵的‘标准’来衡量它?简直是对牛弹琴,是对生命的侮辱!”

孙立平站在一旁,已经彻底看傻了。

他跟了老师这么多年,从未见过他发这么大的火。

江建国的心,却在这一刻,彻底地,放了下来。

他知道,他点燃的,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的怒火。

他点燃的,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骨子里最深沉的、关于民族尊严与文化自信的那条红线。

“他们要数据,是不是?”

孙庆华那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地盯着江建国,“好!我就给他们数据!”

他像一头被激怒的雄狮,在自己的实验室里,来回踱步。

“立平!”

他突然停下,指着门口,厉声喝道,“去!去把封在档案室最里面的,那份关于‘国家区域性农产品地理标志’的003号课题报告,给我找出来!”

“再去!把我们去年,联合地质所,做的关于‘河西走廊土壤微量元素普查’的所有原始数据,全部调出来!”

“还有!”

他最后,指了指江建国带来的那抔土和那包种子,“把这些,立刻,拿去做质谱分析和基因序列比对!我要用我们中国自己的仪器,我们中国自己的方法,我们中国自己的数据,来告诉那帮洋人和二鬼子,什么,才叫他妈的……标准!”

……

接下来的三天,江建国就住在了这间充满了怪味的实验室里。

孙庆华,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仿佛焕发了第二春。

他带着孙立平和几个最得意的门生,不眠不休,将自己几十年来,所有关于这片土地的研究成果,都翻了出来。

江建国,则成了最好的倾听者和提问者。

他用他那两世为人的阅历和远超这个时代的商业嗅觉,不断地,从一个“市场应用”的角度,向这些科学家们,提出各种匪夷所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