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一颗糖,两种未来的味道(第3页)

汉斯·迈耶收起了仪器,做着最后的、也是最徒劳的努力,“即便,我们抛开所有关于‘标准’的争议。这种‘火烧火燎’式的土地修复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对生态的、巨大的破坏。你们将毒素,富集在草里,然后再一把火烧掉。这难道,不是在制造二次空气污染吗?这种做法,在德国,是绝对违法的。”

这一次,孙庆华笑了。

他笑得,有些苍凉,也有些……

悲壮。

他指着这片广袤的、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指着远处那在风中,发出呜咽声的、光秃秃的山脉,缓缓地说道:“迈耶先生,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如此不计代价地,救这片地吗?”

“因为,这片地,和你们德国那肥沃的、可以轮耕休养的土地,不一样。我们的人太多了,而我们的地太少了。我们退无可退。”

“我们这代人,如果不能在自己的任期内,解决自己的问题。那我们留给子孙的,就不是一片可以休养生息的土地,而是一片,连活下去的机会都没有的绝境。”

“你眼中的‘二次污染’,在我们看来,”

他看着江建国,看着那些虽然听不懂、却依旧满眼期盼的村民,一字一顿地说道,“是我们这代人,为了不把麻烦留给下一代,所必须承担的……代价。”

“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另一种‘标准’。”

汉斯·迈耶,彻底地,被击败了。

不是被科学,而是被一种他无法理解、却又不得不为之动容的、名为“传承”的哲学。

他默默地,对着孙庆华,和江建国,微微地鞠了一躬。

然后,转身,带着他的团队,回到了那辆密不透风的白色货车里。

他们没有走。

他们只是,收起了所有的仪器,变成了一群最沉默的、最忠实的……

观察者。

他们要亲眼看看,这群东方人,是如何用他们那套“不科学”的、却又充满了生命力的哲学,来创造一个他们无法想象的奇迹。

一场无声的战争,以一种更无声的方式,结束了。

江建国看着那辆紧闭着车门的白色货车,他知道,他赢了第二回合。

他走到孙庆华身边,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包皱巴巴的“大前门”,递了过去。

“孙教授,抽一根?”

孙庆华摆了摆手,从自己的口袋里,摸出了一杆更老旧的、被烟油浸得发黑的旱烟袋。

“抽不惯那个,没劲儿。”

他给自己装上一锅烟,点上,美美地,吸了一口,吐出一个巨大的、呛人的烟圈。

两个来自不同阶级、不同世界,却又因为这片土地而站在一起的男人,就在这漫天的烟圈和尘土里,相视一笑。

那笑容里,有沧桑,有默契,更有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共同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