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微米之下的呼吸(第2页)
然而,当他将最终的热处理工艺流程写在纸上时,那支自信的笔尖,却在最后一个关键参数上,迟疑地停住了。
保温。
图纸要求,刀杆在淬火前的正火处理,必须在九百八十摄氏度的环境下,进行长达一个小时的均匀保温,以彻底消除铸造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
温,升得上去。
火,观得精准。
可如何让这个温度,像被钉死了一样,在一个小时之内,波动不超过正负五个单位?
这已经超出了人类肉眼感知的极限。′j_c·w~x.c,.!c+o-www.
赵立本的额头,第一次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遇到了和钱德禄一样的问题他的手艺可以抵达神乎其技的巅峰,却无法对抗物理定律设下的那道冰冷屏障。
他枯坐良久,最终还是站起身,端着一杯凉茶,走到了江建国身边。
江建国正在清扫最后一片区域,他将地上的铁屑扫进簸箕,动作专注,仿佛那不是垃圾,而是一捧破碎的星辰。
“江总。”
赵立本的声音有些干涩。
“赵师傅,有结果了?”
江建国直起身,微笑着问道。
“有,也没有。”
赵立本叹了口气,将自己的困境和盘托出,“我能把温度烧到九百八十度,误差不超过十度。但我没法让它在这个温度上,稳定停留一个小时。炉温会衰减,我能凭经验加温,但那样的波动,就像海浪,忽高忽低,绝对超差。”
这是一个死结。
没有现代化的恒温控制设备,想实现如此苛刻的保温工艺,无异于痴人说梦。
江
建国听完,却并没有露出意外的神色。
他放下扫帚,拍了拍手上的灰尘,沉吟了片刻。
“赵师傅,您听说过温差电效应吗?”
“温差电?”
赵立本愣住了,这个名词对他来说,和天书没什么两样。
江建国没有直接解释。
他走到一张堆满杂物的桌子前,从一堆废旧电线里,抽出了一根铜线和一根铁线。
他用钳子剪下两小段,将两种不同材质金属线的一端,紧紧地拧在了一起。
然后,他将那两根线的另一端,分别接在了一台老旧的、精度极低的微安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上。
“赵师傅,您看好了。”
江建国一手拿着那拧在一起的金属接头,另一只手,则划着了一根火柴,用那微弱的火焰,去灼烧那个接头。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就在火焰接触到金属接头的瞬间,那台老旧电流表的指针,竟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推动,开始轻微地、却又无比坚定地偏转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