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期颐之年(第3页)

 他没有理会堂下的喧哗,没有看任何人,径首从公案后绕出,快步走下那几级象征权力和威严的台阶。 

 所有人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位年轻的亲王,走向那位风烛残年的老人。 

 “老人家,当心脚下。” 

 李恪就像是寻常人家的孝顺儿孙,声音异常的温和,带着发自内心的恭敬,从一名壮汉的手中,小心翼翼地扶住老人的手臂。 

 他看向小高,微微挑眉。 

 小高反应极快,几乎是飞一般地从堂侧搬来了一张铺着软垫的椅子,小心翼翼地放在堂下靠前的位置。 

 李恪如同侍奉自家尊长一般,小心地搀扶着老人,让他在椅子上坐稳。 

 整个过程中,他没有说一句多余的话,没有摆一丝亲王的架子,只是极为耐心的搀扶着老人。 

 老人枯枝般的手指颤抖得厉害,几次试图将那卷沉重的血书举起,都因无力而垂下。 

 李恪没有催促,只是安静地站在一旁,微微躬着身,耐心地等待着。 

 终于,老人用尽全身力气,将那卷浸透着悲怆和恳求的麻布血书,颤巍巍地递向李恪。 

 他浑浊的老眼望着李恪,嘴唇哆嗦着,发出的声音微弱而含混,却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 

 “蜀王...开恩...开恩呐...老朽己是期颐之年...黄土埋到脖子了...张王氏...她...她是老朽看着...长大的女娃子...苦啊...老天爷不开眼...让她遭这个罪...临了...临了...求蜀王看看...给...她一个...安生吧。” 

 每一个字,老人都说得极其艰难,仿佛耗尽了全身的力气,浑浊的老泪顺着深刻的皱纹蜿蜒流下。 

 这一幕,寂静无声,却比刚才所有的哭喊哀求都更具震撼力! 

 百岁人瑞的血泪之言,如同无形的重锤,狠狠敲打在每一个目睹者的心上。 

 堂上堂下,一片死寂,落针可闻。 

 无数双眼睛,或震撼、或悲悯、或感同身受,都聚焦在那卷小小

的血书和那位如同活化石般的老人身上。 

 李恪伸出双手,极其郑重地接过了那卷还带着老人体温的血书。 

 那暗红的字迹,仿佛带着灼人的温度,烫着他的掌心。 

 他依旧没有说话,只是对着老人,深深地地躬身一礼。 

 然后,他拿着那卷血书,一步一步,沉默地走回公案之后。 

 他没有立刻坐下,也没有看那血书,只是将血书轻轻放在案头,与那两份血案的卷宗并排。 

 他的目光,越过堂下黑压压的人群,再次落回到那个如同枯木般的张王氏身上。 

 那老妇人依旧垂着头,对刚才发生的一切恍若未觉,只沉浸在她自己的死寂世界里。 

 李恪缓缓坐下。 

 “杨县尉!” 

 “属下在!” 

 杨岌立刻出列,声音洪亮。 

 他手中捧着一份厚厚的卷宗,神情肃穆,再无半分平日的惫懒。 

 “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