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一诗达京师(第2页)

 文人解释道:“没有太阳照到的地方,苔藓却能长出绿意,展现出美丽的青春。” 

 解释完,那文人看向庄毅,满眼都是佩服。 

 不仅用最简洁的文字,描述青苔的样子。 

 还赋予了青苔别样的意境。 

 合情合景,更充满了生命力! 

 林让听到这两句,表情满意极了:“写的好。?咸e鱼1看*)?书{?? }?已{发1_]布}最*新2章=?节.′=” 

 庄毅得到林老先生的赞赏,再落笔:“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两句一出,整个院子顿时爆发了雷鸣般的欢呼。 

 “这两句啥意思?”胖富商忙问文人。 

 文人神情激动,听到主人的声音,这才回过神来,“苔花如同米粒般大小,也要像国色天香的牡丹那样靠着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开放。” 

 这首诗另辟蹊径,不仅全神贯注地写苔,而且把淡泊宁静、颂强质拙的人格融入这小小生命。 

 以小写大,妙哉!妙哉! 

 “我等有幸,见证一首首好诗的出现!” 

 “而后写景的诗作中,又多一首旷世佳作。” 

 “神童文采斐然,令人心折。” 

 有了庄毅开的好头,大家纷纷提笔,写出自己认为最佳的诗。 

 但,李端明一首都没收录。 

 他只抄写庄毅的诗和长联,连同一封信,送到自己座师,尚书右仆射,袁崇桂的府上。 

 袁崇桂,字元如,尚书右仆射,约等于内阁次辅。 

 信到的时候,他刚值班归来。 

 他在自家书房,躺在太师椅上,满脸疲倦的拆着门生的信,眯着眼睛阅读。 

 先是看到诞辰会的始末原委,表情十分平静。 

 尽管是圣人的诞辰会,在右仆射的眼里,不足以多看一个字。 

 他觉

得门生不会这么无聊,专门写信,就为了诞辰会。 

 于是,撑着两个眼皮,边打哈欠边继续看。 

 “会上有不少的好诗?还是一个童子所作?那童子是庄毅,去年的小三元,今年的岁试第一。” 

 有点意思。 

 袁崇桂取出信封里几张纸张,看了诗和长联,倦意全无! 

 好字! 

 好诗! 

 原来有些是李端明抄写的,有些则是庄毅自己写的,被李端明收起来,放在信封里。 

 袁崇桂夸的好字和好诗,主要是指《苔》。 

 他倏然起身,把这些诗和长联反复念了几遍,不禁赞叹:“果然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