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一诗达京师(第3页)

 除了这些,还有关于同知贺孟绪的不孝案。 

 以及庄毅在此案中,写的那首诗——《父母》。 

 袁崇桂赞叹道:“好诗,好手段!可怜天下父母心,多么朴素又有力的诗。” 

 但他到底是政治人物,称赞完后,就开始思考门生写信目的。 

 朝中分为南北两党,袁崇桂、李端明虽属于北党,但和周越等北人不是一个路子,属于相互利用的合作关系。 

 林让是南方大儒,虽不参与党争,却和南党成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像庄毅这样已经过了岁试,即将考科试,进而向乡试进发的当世神童,不能不重视,不能不争取。 

 不管是袁崇桂,还是李端明,都身在官场,不适合直接收徒。 

 反倒是林让最合适。 

 袁崇桂捋须,笑着说道:“如此旷世奇才,可不能便宜了那帮南蛮子,且看我运作,送他一场天大的造化。” 

 如此一来,即便庄毅不领情,也得接受他的善意。 

 次日,尚书台。 

 袁崇桂到岗,装模作样的行文刑部,旧事重提把贺孟绪的不孝案翻出来。 

 偷偷把那首父母的诗塞进去,像是第一次看到那首诗似的,颤抖着起身:“好诗!好诗!” 

 “等今日上朝,我要把这首诗,呈送御前。” 

 什么诗? 

 不少的尚书台官员,都过来围观。 

 只有尚书左仆射,毛贤和他的党羽没动。 

 毛贤来自江南,是不折不扣的南党领袖人物,会动才奇怪。 

 看完《父母》后,一众官员无不拍案叫绝。 

 完全不顾这里是尚书台。 

 咳咳! 

 听到咳嗽声,官员们都赶紧安静下来。 

 袁崇桂早料到了,起身到毛贤面前,“毛相,请看这首诗,当真是绝品!”说着,递了过去。 

 “哦。”毛贤拿过来,尽管私底下斗得你死我活,面子还是要给的。 

 只看一眼! 

 毛贤就被这首诗吸引了,尤其是最后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 

 朗朗上口,情真意切! 

 “我打算把这首诗呈送御前,毛相以为如何?” 

 毛贤的反应,全在袁崇桂预料之中,趁机提出自己要求。 

 “好。”毛贤下意识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