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定海神针(第3页)

“大才?我听说过么?”庄毅问。

汪哲摇摇头,“你肯定没听过,他老人家一般都在宫里,知道他的,只有家里有大官。”

在宫里,还是只有大官知道。

莫非……

“你那位族中大才,莫非是汪……忠贤?”

“正是。”

紧接着,汪哲口沫横飞,说起了自家这位亲戚的身世,以及是怎么爬到今天的位置。

庄毅没有打断,一直听着,也弄懂了一些事。

原来汪忠贤进宫后,靠钱财打点,到贵妃李氏宫里当差,受到李贵妃赏识,把他举荐给皇帝。

皇帝正缺钳制诸党的工具和耳目,于是就让汪忠贤执掌五城兵马司。

没料到,这一招太急了,惹得诸党群起反对。

皇帝只得免了汪忠贤的差事,依附于汪忠贤的周越等,都被贬地方。

不久后,皇帝找了个理由,重新起用汪忠贤。

周越也得以官复原职,回到朝廷。

庄毅了解到这个,也明白了一点,胖子根本不用使钱,自然能过科试。

一个说,一个听,不知不觉的回到客栈。

“吃饱了,最好的日子就是再睡一觉。”汪哲往床上一躺。

庄毅先是听到说话的声音,等他翻出书本的时候,胖子已然鼾声大作了。

睡的真快呀。庄毅笑着摇摇头,然后坐在窗前,继续写策文。

掐指算来,明天是科试的第二场。

这一场,考的是实用能力,要比之前的难很多。

是以,庄毅看的是策文时选,也就是前辈写的优秀的策文。

还有大量的判词。

在没有法庭的古代,这是很重要的技能。

而且,不要以为进了翰林院,就用不着学这个。

根据前朝的惯例,凡是翰林院的,都属于在册的后备官员。

如有需要,皇帝可以差遣他们到任何地方,包括前线。

焦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毕竟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