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儒蚀汉城·香消玉殒(第2页)
指甲缝残留物: 慕婉儿小心提取青花的指甲缝残留物。在右手食指和中指的指甲缝深处,她发现了几缕极其细微、质地精良的深紫色锦缎丝线!这绝非青花自己衣物(多为纱罗绸)的材质,也非房内寻常物品。这丝线,带着一种只有顶级贵族才用得起的、特殊的云纹光泽!
身体伤痕: 褪去寝衣检查(避开老鸨),在青花大腿内侧及后腰处,发现了数处隐蔽的青紫色瘀伤,形状不规则,边缘模糊,显然是生前数小时内遭受暴力抓握或按压所致!绝非自尽能形成。
初步结论: 慕婉儿心中已有定论。青花绝非自缢!她是被人(很可能是从前方)用绳索反复勒绞致死,死后被伪装成自缢现场!她生前曾激烈反抗(指甲抓挠凶手衣物留下锦缎丝线),并遭受过身体侵犯(腿部瘀伤)!那封遗书,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在慕婉儿验尸的同时,阿月如同无形的风,早已将青花的闺阁里外搜了个遍。她的目标明确:寻找那封“遗书”之外的文字痕迹,寻找任何可能指向凶手的线索。
“遗书”疑点: 她首先检查了那封“遗书”。纸张是醉月楼常用的花笺,墨迹也确是青花房中之物。但书写的位置过于端正,笔迹虽模仿得极像,但在某些笔画的转折处(如“愧”字的竖心旁、“教”字的反文旁),阿月凭借超人的目力,捕捉到了一丝刻意模仿的僵硬和不自然的停顿,与青花平日信手写下的诗词落款笔锋的灵动洒脱有微妙差异。
隐藏的碎片: 阿月的目光扫过梳妆台、妆奁、枕头下…最终,她停在了一个看似普通的、用于焚烧香灰和废纸的黄铜小炭盆前。盆底灰烬尚温。她戴上特制手套,极其小心地拨开表层的灰烬。在灰烬底部,她发现了几片未被完全焚毁的、边缘焦黑的碎纸片!
她小心夹出,拼凑辨认。碎纸片材质精良,远胜醉月楼花笺,上面残留着娟秀却略显慌乱的笔迹:
一片上有“…云骏公子亲启…”字样。
另一片残留“…万望垂怜,放过奴家弟弟…”
还有一片模糊写着“…亥时西角门…”及半个“…绝笔…”!
这些碎片,透露出青花与张氏少主张云骏有秘密联系!她在苦苦哀求对方放过她的弟弟(很可能是被张云骏控制作为胁迫),并约定在张府西角门见面(可能是最后一次绝望的恳求?),最终绝望写下“绝笔”!这绝非一封简单的“失仪悔过书”,而是一个弱女子被逼入绝境的泣血控诉!
穆之拿到慕婉儿的验尸结果和阿月找到的碎纸片,怒火中烧,但头脑愈发冷静。
笔迹鉴定: 他立刻找来青花平日抄写的诗词歌赋真迹,与那封“遗书”仔细比对。在放大镜下,阿月发现的那些细微差异被放大:遗书笔迹在起笔、收锋处缺少青花真迹中特有的流畅顿挫感,几个关键转折处的力道也略显生硬。“愧对圣贤教诲”中的“圣贤”二字墨迹略显洇散,仿佛书写者内心波动剧烈(伪造者紧张?),而青花真迹中极少出现这种情况。这封遗书,是精心模仿的赝品!
“家宴”人员分析: 结合醉月楼老鸨和丫鬟的供述,以及阿月从外围打探的消息,昨夜张府内苑“家宴”的核心人物就是少主张云骏。他对青花的“格外赏识”和轻佻言行,符合其纨绔好色、仗势欺人的名声。
动机串联: 青花的才情与清冷,对张云骏这类人而言,本身就是一种诱惑和挑战。他很可能早就觊觎,借家宴之机强行施暴。青花的反抗(指甲抓挠其衣物)激怒了他,或是他为了防止事情败露(青花可能威胁要告发),杀人灭口!随后伪造自缢现场,炮制遗书,将青花的死归咎于她自身的“失仪”和“羞耻”,利用儒家伦理对女性名节的桎梏,完美地掩盖其罪行!而青花弟弟的下落,很可能就是张云骏用来长期胁迫她的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