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谋冢欧阳少羽

第17章 梦蝶引·御林将军(第2页)


 穆之与楚墨渊的“偶遇”渐渐增多。下朝路上“请教”安防策论,宫门值守时“偶遇”寒暄几句。穆之的谈吐始终务实有分寸,所言总能切中楚墨渊所关注的实务痛点(如勋贵私兵逾制、某些区域安防薄弱等),且隐隐透露出对朝中某些势力可能“逾矩”的忧虑。


 楚墨渊虽依旧寡言,但眼神中的审视已渐渐掺杂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认可。这位榜眼,似乎真有些不同。穆之能感觉到那道“铁面”背后的坚冰,在极其缓慢地松动。他甚至试探性地提及“近日京城似有暗流涌动,恐非社稷之福”,楚墨渊虽未接话,但眼神却锐利了一瞬。


 然而,时间不等人!穆之从翰林院同僚的闲谈、宫中的细微变化以及他对武王、林修闲行事风格的了解中,嗅到了越来越浓的危险气息——阴谋发动在即!阿月在京城的活动轨迹明显收缩,防卫森严,显然也察觉到了危机。


 “来不及了……” 穆之望着沉沉夜色,掌心满是冷汗。楚墨渊这条线需要时间经营,需要更确凿的证据或一个重大契机才能托付信任,可阿月(以及他自己)显然没有这个时间了!武王和林修闲的屠刀,随时可能落下!


 难道……又要眼睁睁看着她坠入深渊?


 不!绝不!


 一个极其冒险、甚至可能将他自身置于死地的念头,在绝望的催生下疯狂滋长——他必须制造一个“事件”!一个足以惊动楚墨渊,并能将这位铁面将军的注意力、乃至御林军的力量,强行引向武王和林修闲阴谋核心的“事件”!


 这个“事件”必须足够震撼,必须发生在京城核心区域,必须与“构陷忠良”、“威胁皇城稳定”相关!他要用自己作为导火索和诱饵,强行打破僵局,将楚墨渊这柄利剑,提前悬在阿月头顶即将落下的屠刀之上!


 这个念头让穆之浑身冰冷,却又带着一种近乎毁灭的决绝。这无异于飞蛾扑火,但为了阿月,他甘愿做那只扑向烛火的飞蛾。


 “楚将军……望你的‘铁面’之下,当真有颗‘护国’之心,能辨忠奸!” 穆之低声自语,眼神在黑暗中闪烁着孤注一掷的光芒。他开始在脑海中飞速推演一个计划,一个能将自己“合理”卷入一场足以震动京城、并必然引起楚墨渊高度警觉的风暴中心的计划。每一步都走在刀尖,但他别无选择。为了阿月,他愿意赌上一切,包括这条好不容易重活一次的性命。


 京城看似平静的表象下,杀机已如实质般弥漫。阿月严阵以待,武王与林修闲磨刀霍霍,而孤榜眼穆之,则准备以身为饵,投身这致命的漩涡,只为在最终时刻,为那个他誓死守护的人,争取一线生机。风暴,即将以穆之未曾预料的方式,在他主动引爆下,提前降临京城!之的等待如同沉入深潭的石子,连一丝涟漪都未曾激起。镇北侯府那扇朱红大门,在他眼中已化作一道冰冷的铁壁,隔绝了他与阿月之间任何沟通的可能。门房那句“侯爷军务繁忙,无暇会客”的托辞,如同钝刀反复切割,提醒着他那封耗尽心血的信笺,连同其中关乎阿月性命的警告,恐怕早已在阿月清冷的目光下化为灰烬。


 “她不信我……” 穆之倚着冰冷的影壁,京城的喧嚣仿佛隔着一层厚布,模糊而遥远。那份深入骨髓的无力感几乎要将他吞噬,前世阿月含恨“身亡”的景象与眼前这冰冷的拒绝反复重叠,带来锥心刺骨的痛楚。


 然而,心底那簇名为“守护”的火焰并未熄灭,反而在绝望的寒风中烧得更旺。他挺直脊背,强迫自己融入人流,每一步都沉重如灌铅,但方向却无比清晰——他不能放弃,即使阿月视他为敌,即使前路荆棘密布。


 时间无情流逝,离前世那场针对阿月的致命构陷越来越近。穆之尝试了数次“偶遇”——在阿月可能经过的宫门附近徘徊,在翰林院与兵部交接公务时特意等候,甚至在一次宫宴上试图借敬酒之机靠近。但阿月仿佛周身笼罩着一层无形的寒冰结界。她总能精准地避开他的视线,即使偶尔目光相接,那双清冷的眸子里也只剩下彻底的疏离与不加掩饰的审视。阿阮更是如同警惕的哨兵,只要穆之的身影一出现,立刻如临大敌,不动声色地引导阿月绕行。穆之精心设计的“巧合”,在阿月绝对的戒备面前,显得苍白而可笑。


 “这样下去不行!” 穆之深夜独坐翰林院值房,烛火摇曳,映着他眉宇间深锁的焦灼。强行突破阿月的防线已无可能,时间却不等人。他必须另辟蹊径。


 楚墨渊!


 这个名字如同暗夜中的一道闪电,骤然照亮了他混乱的思绪。御林军将军楚墨渊!此人刚正不阿,素有“铁面”之称,虽身处权力漩涡中心,却从不依附任何派系,只忠于职守与心中的道义。之前阿月追查胭脂鬼火案受伤后,楚墨渊曾出手相助,其风骨气节还是令人钦佩。


 “如果……如果最终无法阻止天乐楼事件的发生,那么至少在阿月遇险时,必须有人能及时伸出援手,护她周全!” 穆之的思路豁然开朗。楚墨渊统领御林军,负责皇城及京畿部分要地的安全,他若能在关键时刻出手,其力量远非穆之这个翰林编修可比。这或许是眼下最现实、也最有可能成功的备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