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丝缠绕的时光灵钰垚
第12章 织网(第2页)
某个暴雨夜,林叙白在办公室发现蜷在沙发上睡着的杨垚灵,她怀里还抱着本《全球纹样图谱》。电脑屏幕亮着,平台后台显示着实时数据:凌晨三点,巴黎的设计师正在用Ai重组傣族织锦纹样;东京的学生将藏族唐卡元素融入现代首饰设计;而外婆的直播间里,在线人数突破了十万人。
“叙白,你听!”杨垚灵突然惊醒,指向窗外。雨声中隐约传来缝纫机的嗡鸣——是云锦阁实验室彻夜未歇。自从平台上线,各地寄来的“非遗盲盒”堆满了走廊:印度的纱丽残片、墨西哥的陶土模具、中国苗寨的植物染料,团队正在研究如何将这些传统材料与现代科技结合。
然而,质疑声也随之而来。传统派学者在论坛上抨击:“把非遗变成数据碎片,是对文化的亵渎!”更棘手的是,平台出现了盗用版权的纠纷,某快时尚品牌未经授权,将平台上的苗绣纹样印在了廉价t恤上。
外婆得知消息后,连夜坐高铁赶到沪市。在紧急召开的董事会上,老人颤巍巍地展开一幅长卷——是她带着乡村分社的孩子们,用二十种非遗针法绣制的《百鸟朝凤》。“老话说,网要织得密,才能兜住鱼。”她的银顶针重重敲在会议桌上,“这个平台,得给老手艺人们撑起把保护伞。”
林叙白立刻召集技术团队,两周后,“织网”2.0版本上线。每个上传的非遗作品都附带区块链存证,使用智能合约自动追踪商业授权;平台增设“技艺溯源”功能,消费者扫描商品二维码,就能看到纹样的发源地、传承人故事,甚至生产过程的实时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