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天府(第3页)

 

其设计产能极为惊人,理论上在资源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全力运转足以满足百亿级别人口的全部基础及部分高级物资需求。

 

“确认放置。”顾承安审视模型,确认各项规划无误后,下达了指令。 “指令确认:工业城开始实体化构建。”系统回应。

 

刹那间,顾承安掌心涌出磅礴的能量洪流,顺着空中的全息模型脉络奔涌而去。只见一道道粗壮的能量光柱从天而降,精准地轰击在预定区域的地面上。

 

大地微微震动,光柱落点处,物质凭空生成、塑形、组合。巨大的金属基座从地底升起,复杂的管线网络如同生物的血管般蔓延铺设,一座座充满未来科幻风格的厂房、能源塔、仓储中心、自动化流水线以惊人的速度拔地而起。

 

建筑表面闪耀着金属特有的冷峻光泽,流线型的设计充满了力量感与效率感。透明的能量护盾在关键设施表面生成、闪烁,提供基础防护。

 

整个建造过程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宏大与震撼,仿佛时间被极度压缩,一座原本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建成的庞大工业复合体,在短短几分钟内便宣告竣工。

 

“工业城建设完成。系统自检通过,所有功能模块正常。”系统提示音响起。

 

顾承安抬头望去,一座闪耀着金属光泽与能量辉光的超现代化工业城已经雄踞在眼前。建筑布局合理,结构精密,整体散发出一种超乎时代的科技感与未来感。

 

顾承安满意地点了点头。他意念再动,一面虚拟的系统光幕出现在他面前,上面实时显示着工业城的各项运行参数和控制选项。他可以通过这个界面,远程精确操控整个工业城的运作。

 

“启动基础资源采集与转化程序。”顾承安下达了第一道指令。光幕上的数据开始跳动,显示工业城已经开始自动接入天府庞大的资源网络,从虚空中或指定矿脉中高效提取基础元素和原材料,并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转化流程,生成标准化的工业原料。

 

“启动第一批次生产任务:新式武器装备、高能营养口粮及标准化被服。”顾承安继续下达指令。

 

光幕上再次闪过流光,工业城内部,对应的生产线被激活,自动化机械臂开始舞动,能量炉开始提升功率。

 

“生产清单:步兵单兵作战系统(含81-1自动步枪、pkp通用机枪、60迫击炮、50掷弹筒及其配套弹药、通讯器材、防护装具、单兵口粮、被服等)500套;

 

75山炮20门(含配套炮弹、牵引\/分解运输工具、观瞄设备);各类弹药(步枪弹、机枪弹、迫击炮弹、榴弹、山炮炮弹)基数50个;

 

可供2万人食用一个月的高能营养口粮与被服。”顾承安的声音沉稳有力,明确了首批生产目标。

 

随着指令的下达,庞大的工业城开始低沉地轰鸣运转,内部灯火通明,自动化生产线全面展开。

 

顾承安看着光幕上不断跳动的生产进度条和资源消耗数据,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有了这座超级工业城作为后盾,新军的装备、补给将再无后顾之忧,他可以更加放心地进行下一步的训练和发展计划。

 

……

 

当顾承安再次降临训练群岛时,迎接他的是一股更加浓烈的硝烟味,其中还混杂着砖石粉末和某种刺鼻的化学品气味。

 

三公里外,那座精心构建的模拟滨海城区正陷入一片激战。

 

密集的枪声此起彼伏,新军装备的81-1自动步枪清脆的点射声和连射声,与pkp通用机枪沉稳而富有节奏的长点射声交织在一起。

 

而作为对手的红军,则以其标志性的g-42通用机枪那令人心悸的“电锯”嘶吼声和kar98k步枪沉闷的射击声予以回应。偶尔还能听到p40冲锋枪短促的“哒哒”声和手榴弹爆炸的轰鸣。

 

“一连三排!注意你们十点钟方向二楼窗口,有机枪火力点!二班用机枪压制!一班从侧翼迂回!”一名佩戴排长标识的军官正依托一堵断墙,用配发的单兵电台大声指挥着。

 

随着他的命令,一挺架设在瓦砾堆上的pkp机枪立刻朝着目标窗口喷吐出愤怒的火舌,曳光弹准确地钻入窗口,暂时压制住了红军机枪手。

 

与此同时,几名手持81-1步枪的士兵利用这个间隙,快速沿着街道边缘的掩体向前跃进,试图绕到建筑侧面寻找突破口。

 

巷战最激烈的十字路口,四名新军士兵正依托一辆被击毁的sd.kfz. 251半履带车残骸,构成了一个临时的环形防御阵地。他们交替射击,用81-1步枪精准地压制着从对面街角和建筑窗口冒头的红军火力。

 

突然,街对面一栋三层建筑的顶楼天台,闪过一支带有瞄准镜的kar98k步枪的微光。一名负责警戒侧翼的新兵还没来得及发出警告,胸口就如同被重锤击中,作战服瞬间被染红,颓然倒下。

 

“狙击手!楼顶天台!”观测手嘶吼着报出位置。几乎同时,另一名经验丰富的班长已经判断出大致方向,指挥pkp机枪朝着天台进行火力覆盖。虽然未能立刻击毙狙击手,但也迫使他暂时隐蔽,为己方赢得了转移和反制的时机。

 

在另一条稍显狭窄的街道上,一个机炮班的迫击炮小组正在后方相对安全的位置,快速架设60迫击炮。

 

班长根据前沿观察员通过无线电报来的坐标,迅速计算射击诸元,调整炮口角度和方向。“放!”随着一声令下,炮手熟练地将一枚迫击炮弹滑入炮管,伴随着“嘭”的一声闷响,炮弹带着尖啸飞向远方红军据守的一处坚固街垒。几秒钟后,远处传来爆炸声和德军的惊呼,显然炮击取得了效果。

 

然而,胜利的道路总是布满荆棘。

 

一个突击班在清理一栋被炸毁一半的建筑时,过于急躁地冲入底楼,触发了红军预设的诡雷——一枚藏在瓦砾堆下的柄式手榴弹被拉发引爆。

 

爆炸虽然威力不大,但在狭小空间内造成了数人受伤,打乱了进攻节奏。

 

“医疗兵!医疗兵!”班长焦急地呼叫。

 

佩戴红十字臂章的卫生员立刻在战友掩护下冲了过来,熟练地打开急救包,用绷带和止血粉处理伤口。

 

就在此时,红军一发88高射炮的炮弹呼啸而至,精准地命中了这栋本就摇摇欲坠的建筑。剧烈的爆炸和冲击波瞬间将整个班组吞噬,系统面板上代表他们的绿色光点瞬间熄灭了十几个。

 

但这正是顾承安所期望看到的。他悬浮在高空,冷漠地注视着这一切。

 

每一次“阵亡”,都是一次刻骨铭心的教训。只有经历足够多的失败和死亡,这些新兵才能在无限复活的“奢侈”条件下,以最快的速度锤炼出真正的战场直觉、战术素养和生死之间的冷静判断。

 

当残阳如血,将这座饱经战火蹂躏的城区染上悲壮的色彩时,新军主力终于依靠顽强的意志和不断优化的战术,层层推进到了象征城市中心的市政厅广场。

 

部署在后方的炮排四门75山炮进行了短促而猛烈的火力准备,将广场周围几个关键的红军混凝土碉堡和火力支撑点一一摧毁。

 

步兵排紧随其后发起冲锋,突击班用81-1步枪和手榴弹肃清残敌,pkp机枪提供伴随火力压制。

 

工兵小组勇敢地冲上前,用携带的塑性炸药炸开了市政厅厚重的大门。随后,装备了火焰喷射器的特殊小队冲入建筑内部,对可能隐藏的地下掩体和复杂结构进行“清扫”,伴随着令人毛骨悚然的惨叫和焦糊味,最后的抵抗被彻底瓦解。

 

“指挥部已占领!重复,指挥部已占领!”

 

当一面象征安平新军的旗帜被插上市政厅钟楼的最高处时,顾承安的系统界面同步刷新了数据:本阶段城镇作战训练结束。平均阵亡次数从最初令人咋舌的1:37(新兵:红军)压缩到了1:4.2。班组战术协同效率评估提升至82%。

 

他调出全息沙盘,看着代表新军各单位的蓝色箭头已经能够熟练地执行钳形攻势、交替掩护、火力支援等复杂战术动作——这些不久前或许还在田间地头劳作的青年,此刻所展现出的战术素养,已经初步具备了二战时期精锐步兵的水准,甚至在单兵装备和通讯方面还略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