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疏勒危城(第3页)

 

“一排注意压制!二排,跟我从左翼迂回!三排,手榴弹准备!”李嗣业的声音在战场上清晰可闻,经过数次实战,他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个合格指挥官的素质。

 

“大盘鸡!给我把那个土坡上的弓箭手打掉!别让他们抬头!”王忠则指挥着另一个营,从另一个方向协同攻击。

 

装备着56半自动步枪的士兵们,以精准的点射不断射杀着那些惊慌失措、试图抵抗的敌人。

 

他们三人一组,互相掩护,打完一个弹匣迅速更换,火力持续而猛烈。

 

dp-28轻机枪手则利用其大弹盘的优势,提供持续的火力压制,将敌人的反击扼杀在萌芽状态。

 

gp-25榴弹发射器手如同战场上的狙击手,对准敌军的小股集结点和临时构筑的火力点进行精确拔除。“轰!”的一声,一小撮试图顽抗的吐蕃刀盾兵便被炸上了天。

 

60毫米迫击炮组则在后方提供曲射火力支援,炮弹准确地落在步兵难以直接攻击的洼地或障碍物后方,将隐藏的敌人炸出来。一些装备了50毫米掷弹筒的老兵,更是将榴弹如同长了眼睛一般,准确地投入敌人的掩体和人群中,爆炸声此起彼伏。

 

甘泉义军的士兵们,虽然大部分是新兵,但在过去几个月的严酷训练和充足的后勤保障下,其战斗素养和士气远非那些临时拼凑的西域联军可比。

 

更重要的是,他们手中的武器,对这个时代的军队而言,几乎是碾压式的降维打击。敌人的弓箭射程和威力远不及步枪,弯刀长矛在密集的弹雨面前更是笑话。

 

敌军的指挥系统在107火箭炮的第一轮饱和打击下就已经濒临瘫痪。

 

吐蕃的万户长和千户长们,要么葬身火海,要么被后续的炮火和重机枪扫射打得晕头转向,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命令无法下达,部队各自为战,很快便陷入了更大的混乱。

 

攻城的部队发现自己的后路被抄,侧翼又遭到前所未见的猛烈火力打击,顿时军心大乱。前有坚城死守,后有雷霆追兵,侧翼是死亡的火网,他们彻底陷入了绝望。

 

“顶住!都给我顶住!为了赞普!”一名吐蕃将领挥舞着弯刀,歇斯底里地试图阻止溃败的士兵,但很快就被一梭子12.7重机枪子弹直接打成了一团模糊的血肉碎块,连人带甲彻底消失。

 

城头上,郭元振看着这戏剧性的一幕,从最初的震惊、难以置信,到狂喜,再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他亲眼目睹了那名为“老干妈”的恐怖兵器如何将成片成片的敌军撕碎,那景象如同修罗炼狱,深深震撼了他。他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举起那半截断剑,嘶吼道:“将士们!我们的援军到了!大周天威,岂容宵小践踏!随我杀出去——!夺回我们的城池!”

 

“杀——!”

 

原本已经精疲力尽、濒临崩溃的安西守军,在看到援军神威天降,敌军阵脚大乱的景象后,士气瞬间被点燃到了顶点,求生的欲望和复仇的怒火交织在一起,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他们爆发出最后的力气,在郭元振的带领下,如同出闸的猛虎,从城门和缺口处发起了决死的反击!

 

内外夹击之下,吐蕃与西域联军彻底崩溃了。

 

他们丢盔弃甲,争相逃命,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吐蕃精锐,在现代火力的无情洗礼下,也和普通的仆从军一样,只剩下逃跑的本能。战场上到处都是被遗弃的兵器、旗帜和辎重。

 

方振站在一处临时搭建的指挥高地上,手持望远镜,冷静地观察着整个战场。

 

他的表情平静无波,仿佛一切都在他的计算之中。

 

他没有下令追击过深,因为甘泉义军的兵力毕竟有限,而且弹药消耗也很大。他指挥部队稳步推进,扩大战果,清剿残敌,同时注意收拢阵型,防止敌人狗急跳墙进行反扑。

 

这场惨烈无比的疏勒保卫战,从清晨一直打到黄昏。当夕阳再次将天空染成血色时,战场上已经是一片狼藉。

 

敌军主力在付出了超过两万人的惨重伤亡后,狼狈不堪地向西溃逃,连疏勒城外的营寨都来不及焚烧。疏勒城下,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硝烟、血腥和焦臭味。

 

郭元振拄着那半截断剑,站在满目疮痍的城头,看着潮水般退去的敌军,又望向那支正在有条不紊地打扫战场、军容严整的“甘泉义军”,久久无语。

 

他的心中百感交集,既有劫后余生的庆幸,也有对那股新生力量的敬畏与疑虑,尤其是那几挺制造了恐怖屠场的“老干妈”重机枪,其毁灭性的威力在他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

 

他知道,安西的天,要变了。而李嗣业,他这个曾经不被看好的养子,以及他背后的那股神秘力量,将成为这场变局中,最关键的棋子。

 

李嗣业在战斗结束后,浑身浴血,脸上却带着兴奋与疲惫交织的神情,快步来到方振面前,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方将军,我们胜了!疏勒城保住了!敌人……敌人溃败了!”

 

方振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罕见的微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嗯,打得很好,嗣业。你们的表现,超出了我的预期。去见见郭都护吧,他有很多话想问你,也想问我。”

 

夕阳下,疏勒城虽然残破不堪,城墙上布满了缺口和焦黑的痕迹,却依旧顽强地屹立着。

 

而甘泉义军的旗帜,在晚风中猎猎作响,那鲜红的“甘”字,在血色的残阳映照下,显得格外醒目,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在安西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拉开波澜壮阔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