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惊雷破云见真章(第2页)

 

“合闸。低速启动。”王大海声音沉稳。

 

小李颤抖着手按下按钮。

 

“嗡……”

 

低沉平稳的运转声响起。

 

泵机那刺耳的尖叫和疯狂颤抖,瞬间消失。

 

水流重新在育苗缸里缓缓流动。

 

“成了,真成了。竟然好了。“小李激动得声音发颤。

 

张建军张了张嘴,看看恢复平静的泵,又看看一脸汗水却神色平静的王大海,巨大的震惊让他失语。

 

“怎么回事?刚才那么大动静?”

 

一个沉稳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众人回头。一个穿着灰色中山装、两鬓微霜、眼神锐利如鹰的中年男人站在门口,身后跟着两人。他目光扫过狼藉的库房、病态的苗种,最后钉在王大海和他手中的工具上。

 

“厂长。”张建军一个激灵,面无人色。

 

来人正是国营海参养殖厂一把手,周振邦。

 

周振邦没理张建军,看到现场情况,和王大海手上的扳手,轻声问道:“刚才是你修好的泵?”

 

王大海放下工具,抹了把汗,点头:“是,我看到情况比较紧急,就自己修了。”

 

“你懂机械?”周振邦审视着他,兴趣浓厚。

 

看他的装扮,应该是一个渔民,但是他竟然能修好这个进口的水泵,那就绝非普通人了。

 

“我自己看过相关的书,摸过类似的。”王大海随意的扯了一个谎,不过这也是事实,只是是前世看过书罢了。

 

周振邦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随后目光转向那些病苗,眉头深锁:“建军,这些苗又是怎么回事?”声音立刻沉下来,压力陡增。

 

张建军和小李噤若寒蝉,冷汗如雨。

 

王大海却迎向周振邦的目光,语气平静,字字如刀:“周厂长,贵厂的苗,根子烂了。看着样子,可以肯定是水质失控,病菌泛滥,我刚刚看了下设备,这些设备疏于养护。应该是主要问题,这种苗,别说卖,留在厂里也是祸害,严重浪费了国家资源。”

 

他指着苗缸,毫不留情的说道:这些发黄萎缩的,是弧菌感染;那边的苗是边缘溶解的,这症状应该是水质恶化应激;还有僵直发白的,就是缺氧加亚硝酸盐中毒.....”

 

王大海毫不客气,连珠炮一样的把海参的病状做了分析,随后停了停,等厂长消化这些信息,随后淡淡的说道:

 

“根源在你们育苗池生态没建起来,硝化系统脆弱,全靠消毒药硬撑。撑不住就爆。这种养法,成本高,风险大,成活率也不高”他严肃的说道:“能有三十,烧高香了。”

 

王大海的话,像一颗颗炸弹,炸得周振邦瞳孔骤缩,眼底却爆出精光。

 

太准了。句句切中要害。尤其是“生态没建起来”、“硝化系统脆弱”,直指他们厂技术路线的死穴。

 

厂里那些技术员,没一个有这眼力,敢说这话。

 

“你怎么懂这些?而且懂得还这么多”周振邦声音带着压不住的激动,他上前两步,锐利的目光锁死王大海,“你说你是渔民?我想想,难道是琼崖村的?”

 

“是。”王大海点头,“我叫王大海,主要是靠海吃饭。这些海参,礁石缝里也扒拉过。自己没事的时候喜欢瞎琢磨,偶尔看点书,结合实际就想了点土办法。”

 

“土办法?”周振邦眼中精光爆闪,“您这就有点太谦虚了,能一眼看穿进口泵的症结,能徒手解决技术员不敢碰的难题,能把我厂积弊看得透透的,你跟我说这是土办法?”

 

他猛地挥手一指,指向那些劣质苗缸,斩钉截铁的说道:“这是真本事。是大能耐。老王同志。谦虚过了头可是骄傲了。”

 

“你刚才说,你们琼崖村想自己养海参?”周振邦紧盯着王大海的眼睛,像在挖掘宝藏,“就用你那‘土办法’?怎么养?”

 

王大海感受着周振邦那份灼热的真诚,心中郁气稍散。

 

机会在眼前,但不是靠编造经验,而是靠实打实的洞察力和推演。

 

他深吸一口气,条理清晰的说道:

 

“周厂长,不瞒您说,海参苗呢,我今儿是头一回来买。自个儿养,还没开张。”他指了指那些病恹恹的苗缸,“但书,我看过不少。礁石缝里那些野海参咋活的,我也常趴那儿琢磨。刚才瞅见这些苗,再看看这水,这光溜的缸底……我这心里头,就跟过电似的,有些想法,憋不住想跟您唠唠,也不知道对不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