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惊雷破云见真章(第3页)

 

周振邦听到这话,身体却不由自主前倾了几分。

 

这个渔民,没养过,但眼毒、脑子活。他立刻捕捉到王大海话里的分量:“老王,你尽管说。咱们敞开了唠。技术上的事儿,就得碰撞。”

 

王大海点点头,走到一个病苗缸前,手指“笃”地敲了下缸壁,像在叩问病根:

 

“您看这苗,黄的、烂的、僵白的……书上都写着呢,弧菌、水坏了、憋死的……这是为什么呢?我琢磨着,坏就坏在——你们把这池子水,整得太‘干净’、太‘死’了。”

 

他蹲下身,指着缸底那点可怜的沉淀物:

 

“礁石缝里啥样?底下有泥有沙,有海草飘着,有小虫子爬着,在忙活。吃进去的,拉出来的,它们都能收拾掉,变废为宝。缸里呢?”王大海站起身,语气带着一丝尖锐,“水清得跟镜子似的,缸底溜光水滑。苗拉点屎撒点尿,全堆在那儿发臭。光靠消毒水硬压?那玩意儿是敌友不分。好菌坏菌一块儿杀。杀光了‘好帮手’,但是大部分都是毒气啊,那可不就翻天了?病菌闻着这毒气饭香,还不呼啦啦全扑上来开席?这苗,能不死透?。”

 

王大海也没停,说话也就像在沙盘上布阵:

 

“我就瞎琢磨啊,周厂长,我想要是咱不跟这消毒水死磕了,换个活法呢?学学那礁石缝。”我们可以给底儿加点‘土’。“池底铺上海里捞的老泥巴混粗沙子,厚实点。让苗有地方钻、有地方躲,不害怕。这泥巴看着埋汰,可它是宝贝窝。能养那些专门啃屎啃尿、把毒气变没、还能跟病菌干仗的‘好菌’。”

 

“我记得我在书上看过,国外好像管这叫‘硝化’‘反硝化’……”王大海努力回忆着术语,“大意就是养这么一帮‘好把式菌’,让它们在泥里水里安家落户,自个儿建个‘清道场’,专门收拾那些脏东西毒气。这不比撒药强?省钱省力还治根儿。”

 

“在水里也得有个‘帮手’。“光靠底下那帮‘小东西’还不够劲儿。水里头,得种点‘绿营生’。”他比划着,“种石莼、江蓠这样的大海菜。它们能耐着呢——能吸脏水(净化),能吐气儿(产氧),苗饿了还能啃两口(饵料)。池子里,再撒点沙蚕、小螺蛳。甭嫌它们吃。它们是清道夫。专吃剩饭,还能在泥里打洞,不让底儿板结发臭。这么一整,水不就自个儿活泛、透亮起来了?”

 

“当然这‘活水’要是成了,”王大海眼中带着憧憬,“海参活得跟在老家一样舒坦,身子骨结实,病就少了。喂食还用像现在这样,跟填鸭似的可劲儿塞?得会看。看水啥色儿,看苗欢实不欢实,看老天爷脸色。该喂多少喂多少,这叫精细。省下的饲料钱、药钱、换水累死人的工钱电钱,海了去了。”

 

最后,他下了总结,但是语气中的自信明显在了脸上:

 

“周厂长,我这都是纸上谈兵,瞎琢磨的方子。但我就觉着,按这个‘活水养参’的路子走,苗的成活率,怎么着也得比眼下这光景翻上一番。养出来的参,肉头、刺挺、色儿正,拉到外贸码头,价钱指定能往上蹿一蹿。您说,是不是有点奔头?”

 

翻一番?。

 

从他们厂现在这惨不忍睹(连三成都勉强)的状态,翻一番是什么概念?。五、六成?。而且成本大降。品质提升。还能出口?。

 

王大海这一番抽丝剥茧、直指核心、逻辑严密的推演,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开了周振邦眼前的重重迷雾。这哪里是瞎琢磨?这分明是一个拥有惊人洞察力、学习能力、能将理论与实践创造性结合的绝世好苗子。他看到的不是一套成熟方案,而是一条充满智慧光芒、极具可行性的金光大道雏形。

 

周振邦只觉得一股滚烫的热血直冲头顶。心脏擂鼓般狂跳。他猛地一步上前,双手像铁钳一样死死攥住王大海那双沾满油污、骨节粗粝的大手,声音带着激动和洪亮,在库房里炸响:

 

“老王。大才。真正点石成金的大才啊。”他眼中满是发现稀世珍宝的狂喜,“什么纸上谈兵?。你这是一眼看穿了生死关。劈开了一条通天路。给咱们厂,给这死气沉沉的养殖业,点了一把燎原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