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8 章(第2页)
紧张吗?吴泾折叠着衬衫问道。
简悦把录音笔和笔记本塞进背包:简直吓死了。万一写不好怎么办?这可是真实的人生,不是我能随意编排的小说。
吴泾停下手中的动作,认真地看着她:记得我们怎么认识的吗?水星爱上的是你文字中对真实的追求。相信你自己。
陈少华的家乡青林镇保留着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简悦住在镇上的小旅馆里,每天跟随陈少华走访她成长的地方——那所她曾因付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的高中,那个她摆过地摊的街角,那间她与前夫共同生活过的狭小公寓。
就是在这里,我决定离婚。陈少华站在公寓狭窄的厨房里,手指轻轻抚过陈旧的灶台,他赌博欠债,债主找上门来,我抱着女儿缩在角落。那一刻我知道,要么一起沉沦,要么带着女儿闯出一条生路。
简悦的笔尖停在笔记本上,墨水晕开一小片。她突然意识到,自己正在记录的不仅是一个企业家的发家史,更是一个女性在绝境中重生的史诗。
晚上回到旅馆,简悦辗转难眠。她打开电脑,写下第一篇采访随笔《厨房里的决定》,记录下白天的所见所感,没有刻意雕琢文字,只是诚实地表达震撼与敬意。写完已是凌晨,她随手发布在自己的写作博客上,然后沉沉睡去。
第二天醒来,简悦发现那篇随笔被转发上千次,评论区挤满了陌生读者的留言:
看得我泪流满面。
这才是真实的女性力量。
作者观察入微,笔触却克制有力。
最令她惊讶的是陈少华本人的留言:谢谢你听到了我没说出口的部分。
接下来的调研中,简悦逐渐找到了节奏。她白天采访记录,晚上整理素材并写下随笔。这些未经修饰的文字意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响,甚至比她的虚构作品更打动人心。
三个月后,简悦跟随陈少华回到海市,开始走访华韵集团总部。在这里,她见到了另一个陈少华——雷厉风行的企业家,被员工敬畏的铁娘子。会议室里的陈少华与家乡那个回忆往事的女性判若两人,她思路清晰,决策果断,对每个数据都了如指掌。
陈总从不接受做不到这种回答。一位跟随陈少华十年的高管告诉简悦,但她会记得每个员工的生日,会在年底亲自给优秀员工的父母写感谢信。
简悦将这些细节一一记录下来。她开始明白,一个立体的人物不是非黑即白的,强势与温柔,决断与细腻,这些看似矛盾的特质完全可以在同一个人身上和谐共存。
随着采访深入,简悦的素材越来越多。她采访了陈少华的女儿——如今已是华韵集团设计总监;采访了早期与陈少华一起创业的老员工;甚至采访了几位竞争对手。每个人眼中的陈少华都不尽相同,就像拼图的各个部分,需要她这个写作者来整合成全貌。
大四下学期,简悦开始了白天上课、晚上整理传记素材的忙碌生活。吴泾常常带着宵夜来她的小公寓,安静地坐在一旁处理自己的工作,偶尔为她揉揉酸痛的肩膀。
今天采访了陈女士的第一任秘书。某天深夜,简悦对着电脑屏幕说道,她讲了很多创业初期的故事,有个细节特别打动我——陈女士为了省下快递费,曾经自己背着样品坐二十小时硬座去广州见客户。
吴泾走到她身后,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笔记:这些真实的故事比你小说里的情节更精彩。
简悦仰头看他:我越来越觉得,以前写小说时太注重技巧和美感,反而忽略了生活本身的粗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