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男女青色莲台

第 79 章(第3页)

写完后,简悦盯着这段文字发呆。她想起吴泾,想起他们之间那种自然而然的默契,想起他对她写作毫无保留的支持。他们是如此不同,却又如此契合——这难道不是最难得的吗?

第二天,简悦收到吴泾的信息,邀请她去家里吃饭。就我们两个,我下厨。他特意强调。简悦答应了,心里却打着鼓——这是求婚后的第一次私下聚会。

吴泾的公寓位于市中心一栋老式洋房顶层,装修简约而温馨。简悦注意到墙上挂着的几幅彩色照片——年轻的吴泾和母亲在片场,吴泾大学毕业典礼,还有一张他和父亲、兄长三人的合影,气氛看起来有些僵硬。

我拿手的红烧排骨。吴泾端着菜从厨房出来,腰间系着可爱的卡通围裙,还有你喜欢的清炒上海青。

晚餐气氛轻松得出乎意料。吴泾讲着电影筹备中的趣事,简悦分享《简雍小记》的创作进展。直到甜点时刻,吴泾才轻轻提起那个悬而未决的话题。

我父母下周回国,他们...想见见你。他小心翼翼地说,当然,完全看你意愿。

简悦手中的叉子停在半空。见吴明和陈芸?这个念头让她胃部一阵紧缩。

我不知道是否准备好了...她诚实地说。

吴泾伸手复上她的手:只是简单吃个饭,没有其他含义。我告诉他们我们的事不急,他们尊重我的选择。

他们知道...你求婚的事?

知道。吴泾苦笑,我母亲兴奋得差点连夜飞回来见你,被我拦住了。

简悦想象那个场景——传奇女星陈芸急切地想见儿子的未婚妻,不禁莞尔。也许,她一直将吴泾的家庭想象得过于可怕了?

回家路上,简悦经过一家古董店,橱窗里陈列着一把老式匕首,让她想起曾爷爷习武的故事。她鬼使神差地走进去,买下了那把匕首——作为《简雍小记》的灵感物。

当晚,她写到了曾爷爷的第三段婚姻:

简雍五十岁时娶了第三任妻子,一个比他小十五岁的女教师。这段婚姻持续到他生命的尽头,育有一子一女。晚年的简雍常说,前两次婚姻教会他如何爱人,而最后一次,他学会了如何被爱。

写到这里,简悦突然泪流满面。她明白了自己恐惧的核心——不是婚姻本身,而是在婚姻中失去独立性与创作自由的可能性。但吴泾从未要求她改变什么,相反,他一直是她写作路上最坚定的支持者。

手机亮起,是吴泾发来的消息:不管你的答案是什么,下周的晚餐我都会在你身边。

简悦擦干眼泪,回复道:我去见你父母。然后她打开《简雍小记》的文档,在末尾添加了一段:

简雍一生勇敢,无论是战场上的枪林弹雨,还是感情中的脆弱时刻。他的勇气不在于无所畏惧,而在于明知恐惧仍选择前行。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简悦知道,关于婚姻的决定不会在今晚做出,但她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面对恐惧,而非逃避它。就像她笔下的曾爷爷,就像所有在爱中勇敢前行的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