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信事变(第2页)

 

看着眼前少年人烧红的耳朵,“那就一言为定。”

 

宋观南看着眼前的少女,眼神坚定,“一言为定。”

 

-

 

钟喜的买卖也是四面开花。

 

首先就是背负式割麦机。

 

八月份的时候已经陆陆续续开始卖了起来,蔺吉安成了钟家农具的掌柜,一天天忙的不可开交。

 

刚开始都是一些老顾客介绍。

 

他们已经用过割麦机,这邻居什么的今年再跟他们借,其实都有点耽搁双方的事,所以呢他们就让亲戚朋友来钟家农具。

 

东西用了一年了,也没坏,只拉绳磨损严重,就让赶集的去的时候带跟绳。

 

那你说,这东西有没有其他人家卖?

 

有。钟喜去年造出来这背负割麦机,刚开始没人去仿,可这世上能人多,又觉得实在是个好东西,就将钟喜那机子拆开研究。

 

这不,现如今县城里加上钟家一共有三家卖割麦机的。

 

各家之间有竞争,这并不是坏事。当时钟喜知晓有人仿了他的割麦机,第一反应不是生气,觉得别人抄袭,而是欣喜。

 

没错,欣喜。在他看来,竞争是必然的。他一个人不可能吞掉整个市场,市场需求在那,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新鲜血液流入?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有钱大家一起赚才算仁义。

 

基于此,钟喜在两家开业的时候都去捧了场。

 

那两家这时候出来明显是准备和钟家打擂台,却没想到钟喜来仔细看过他们割麦机后,将他们东西的缺点指了出来,还教了师傅如何改造。

 

这种情况,你说能做那种降价膈应人的事吗?况且钟家的铁由上面提供,恶性竞争只会让他们伤个透。


所以,尽管又新加了两家,这钟家农具还是卖得快。即使有一部分分流给了别人,也并不叫人心焦。

 

割麦机之间的竞争让钟喜想了一个晚上,最后写了封信交给了王奇州。

 

信的大概内容就两点:

 

一,现如今农具市场潜力大,有新人加入,为着乡亲着想,钟喜想让上面加大铁量扶持,将铁量按照一定的规矩分配给这些做农具的商家,这样就能降低制造成本,最后还利于百姓。

 

二,既然要这么做,那如何规范市场,必定要官府的人从中周旋。铁量分配,农具监管,还有就是到底是带了锋利锯齿,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技术不过关,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那这些都需要有人去规范。

 

王奇州看过钟喜的信后,叫了三家来县衙开会。先将府城给他的信给了三人。

 

他们之前在府城的推销很是成功,现如今府城有人售卖,可是效果并不好。那割麦机br />

 

知府来信就是想让钟喜带着他的团队过去帮忙。

 

钟喜看了之后当下觉得自己还是想得太少,立即决定带人去府城支援。

 

另外两家则是后怕。

 

这个东西当时自己仿出来技术也不算很成熟,还好刚开始就有钟喜帮着他们,要不然,说不定这时候就会出现府城那样的事情。

 

这么一下,让他们原本就对钟喜的感激更上一层。

 

这还不算,等到王奇州将钟喜的信给那两件看了之后,两个都大受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