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合作洽谈中的暗流涌动
衣帽间内光线柔和,苏星晚指尖悬停在衣架上,像掠过琴键。丝绸的冰凉,羊毛的厚实,最终定格在那件烟灰色羊绒连衣裙上。料子细密如雾,触手温凉,恰好熨帖着她胸腔里那颗滚烫又不安的心。镜中人眼底浮着淡淡的青痕,是昨夜辗转反侧刻下的印记,可在那疲惫的底色之下,分明跳跃着一簇不肯熄灭的火苗——那是林宇递来的邀请函点燃的,一个看似能让她在荆棘密布的音乐之路上大步跨越的幻影。
门轴发出细微的轻响,顾沉舟的身影无声地侵入这片光影。他手中那杯温水蒸腾着氤氲白气,杯壁温热,是这寂静清晨唯一的暖源。他没有言语,只是将杯子递到她手边,目光却沉甸甸地落在镜中——先掠过她身上那抹烟灰,最终锁住她映在镜里的眼眸。那目光复杂得像浸透了深秋寒露的松枝,担忧与审视的尖刺被一种更深沉、近乎悲悯的力量强行压下。
“决定了?”他的声音压“决定了?”他的声音低沉而轻柔,仿佛是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一般,让人感觉他似乎有些害怕,害怕自己的声音会惊碎了什么东西。那声音就像是一阵微风,轻轻地吹过耳畔,却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得很低,仿佛怕惊碎了什么。
“嗯。”苏星晚接过杯子,温热的触感顺着手心蔓延,却驱不散心底那丝莫名的、带着寒意的微颤。镜中,他的身影清晰而安稳地立在她身后,像一道沉默的岸,为她隔开未知的风浪。“沉舟,我明白,”她看着镜中他深邃的眼,“这机会……像悬在深谷上的吊桥,走过去或许是开阔天地,也或许……”她顿了顿,喉头发紧,那个令人心悸的假设终究未能出口,“但不去走,就永远只能在山崖这边徘徊。”
顾沉舟走近一步,镜面清晰地映出他靠近的脸庞。他没有反驳,只是抬手,指尖极其自然地拂过她颈后一缕滑落的碎发。那微凉的触感不经意擦过她颈侧温热的肌肤,带来一阵细微的、令人心悸的电流。“我知道。”他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种近乎疲惫的妥协,“你心里的火苗,我看得见。拦不住,那就……”他顿了顿,拿起搭在椅背上的深色羊绒外套,“陪你走一程。走吧。”
这动作宣告了内心拉锯的暂时终结。苏星晚深吸一口气,胸腔里那簇火苗似乎因他沉默的支撑而燃烧得更旺了些。她放下水杯,挺直脊背,镜中人眼底的犹疑被一种孤注一掷的决绝取代。
“时光刻度”咖啡馆蛰伏在旧法租界一条被高大梧桐掩映的僻静小道上。午后的阳光被宽大的落地窗切割,斜斜铺洒在深棕色胡桃木地板和墨绿色丝绒座椅上,留下慵懒的光斑。空气里浮沉着现磨咖啡豆被炙烤后的醇厚焦香,低回婉转的爵士钢琴曲如同看不见的溪流,在刻意营造的松弛氛围里静静流淌。靠窗最佳的位置,林宇已等候多时。
他今日显然着意修饰过。深灰格纹西装外套随意敞开,露出里层的浅灰羊绒衫,干练中透出刻意的随和。当苏星晚和顾沉舟的身影在门口光线的分割处出现,他立刻起身,脸上瞬间堆砌起精准无误的热忱笑容,如同舞台追光骤然点亮。
“苏小姐,顾先生,恭候多时!快请坐。”他绕过桌子迎上两步,伸出手,力道适中地与他们一一相握。握住苏星晚的手时,那接触似乎多停留了难以察觉的半秒,指尖传递的温度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黏腻的存在感。
侍者像幽灵一样,无声无息地出现在他们面前。苏星晚微笑着对侍者说:“请给我一杯热美式。”顾沉舟则简洁地说道:“冰水。”林宇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他不紧不慢地说:“我要一壶手冲瑰夏。”他的语气平静,仿佛这只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选择,但他的动作却优雅而从容,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表演。
侍者微微躬身,然后悄然离去,留下他们三人在安静的氛围中等待着饮品的到来。林宇没有丝毫犹豫,他的手伸向桌角那只意大利真皮公文包,动作流畅自然。公文包的质地柔软,散发着淡淡的皮革香气。
他轻轻拉开拉链,从里面取出一份装帧考究的文件夹。文件夹的深蓝色硬质封面显得格外庄重,上面烫金的星辰公司徽标在柔和的顶灯下反射着冷硬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它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苏小姐,”林宇将文件夹推到苏星晚面前,指尖在那星辰徽标上轻轻一点,如同某种确认的仪式,“这份计划书,凝聚了星辰音乐对您才华最大的诚意和最高的期许。”他翻开封面,纸张发出悦耳却略显突兀的脆响,“这是我们为您量身定制的,未来一年的发展蓝图。”
苏星晚的目光落在摊开的文件上。清晰的条目,详实的数据,精美的配图——一切完美得无懈可击。林宇的声音带着一种经过训练的、极具说服力的磁性,在她耳边铺陈开一个令人眩晕的音乐王国幻象:
“……至少三张高质量专辑,制作团队囊括了目前华语乐坛最顶尖的词曲圣手、编曲鬼才和录音大师。公司将不计成本,动用最顶级的录音棚资源,确保每一张专辑,都成为足以载入乐坛史册的精品。”
他的手指划过计划书上那幅色彩斑斓的巡演地图,上面密密麻麻的坐标钉住了国内所有一线城市,触角更野心勃勃地伸向东京、首尔、巴黎等国际音乐重镇。“……同步启动的大型巡回演唱会,覆盖全国十五座核心城市的心脏地带。在国际层面,”他微微前倾,声音压低,带着分享秘密的亲昵,“我们已经初步接洽了蒙特勒爵士音乐节、富士摇滚音乐节等殿堂级舞台的负责人,力保您的音乐,能真正登上世界之巅,发出属于东方的最强音。”
最后,他的指尖重重落在“全渠!整合营销传播”那一页烫金的标题上,声音里充满不容置疑的、金属般的重量感。“至于宣传推广,苏小姐,请放一万个心。星辰将倾尽所有资源!从传统媒体黄金时段的轮番轰炸,到新媒体矩阵的病毒式裂变传播;从顶级音乐平台的首页霸屏推荐,到与国际一线奢侈品牌的深度联名……我们将为您打造360度无死角的巨星声量!您的音乐,将被这个世界最大范围地、最深刻地听见!”
这番宏伟蓝图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在林宇舌灿莲花的演绎下轰然奏响,每一个华丽的音符都精准地敲打在苏星晚渴望被听见的心坎上。她感到胸腔里那颗心不受控制地狂跳,血液奔涌着冲向耳廓,带来低沉的嗡鸣。聚光灯下万众瞩目的舞台,跨越国界的巡演版图,顶级团队加持的专辑——这是每一个在音乐荆棘路上跋涉的灵魂梦寐以求的终极幻境。梦想的光芒如此灼热刺眼,几乎要熔断她理智的弦。
然而,就在这令人晕眩的诱惑边缘,一丝本能的警觉如同冰冷的蛇信,悄然舔舐过她的神经末梢。太过完美无缺的馈赠,往往意味着无法承受的隐秘代价。她端起那杯浓黑的热美式,让那极度苦涩的液体滑过喉咙,强行带来一丝短暂的清明。她微微吸了一口气,压下心头澎湃的浪潮,目光从那份散发着致命诱惑的计划书上移开,投向林宇那双盛满热切笑意的眼睛。
“林先生,”她的声音出乎意料地平稳,“您的规划恢弘壮丽,星辰的诚意,我确实感受到了。”她略作停顿,仿佛在字斟句酌,每一个音节都承载着千钧重量,“只是……音乐于我,不仅是作品,更是灵魂的出口,是我存在于世的呼吸。我渴望更大的舞台,但更珍视创作本身那份不容玷污的纯粹。在这份宏大的蓝图里,关于音乐创作的核心——专辑的整体概念灵魂、词曲创作的绝对主导权、我个人音乐风格的完整延续……我能拥有多少……自主的空间?”
她清晰地看到,林宇脸上那如同焊上去的完美热忱笑容,在她吐出“自主空间”这个词的瞬间,发生了一丝微不可察的凝滞。那凝滞极其短暂,快得如同视网膜上的残影,随即被更深的、几乎称得上“理解”的笑容覆盖。他身体微微后靠,陷入舒适的丝绒椅背,双手优雅地交叠在桌面上,姿态松弛,眼神却如同鹰隼锁定猎物般变得更加专注锐利。
“苏小姐果然是真正的灵魂歌者,直指核心。”林宇的声音依旧温和,却悄然渗入一种不容置疑的掌控力,“星辰音乐,当然极度尊重每一位合作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独特风格。您的音乐灵魂,是这份合作最宝贵的基石,公司绝不会做杀鸡取卵的蠢事。”
他话锋陡然一转,指尖精准地落在计划书上“市场反馈与商业价值最大化”那一栏的标题下方,轻轻敲击,笃,笃,笃——那声音如同冰冷的鼓点,敲打在苏星晚骤然绷紧的心弦上。“然而,苏小姐,”他的目光如同实质般锁住她,带着循循善诱的劝导,“音乐产业,终究是一个高度资本化、商业化的角斗场。星辰投入的是真金白银的海量资源,必然需要与之匹配的、可预期的市场回报作为支撑。这关乎整个项目的生命线,也关乎您个人商业价值的长期锻造与提升。”他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分享“行业真理”的亲昵,“所以,在一些关键节点上——比如单曲的市场筛选、特定商业演出(尤其是金主爸爸砸下重金的品牌赞助场次)的曲目编排,甚至专辑主打歌的风格微调……可能需要您,结合我们公司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智囊团给出的精准数据报告,做出一些……嗯,更契合当下流行脉搏和大众口味的优化调整。这是一种双赢的良性互动,是为了让您独一无二的音乐灵魂,在得以保全的同时,也能被更广阔的天地所拥抱、所热爱。”
“优化调整……契合流行脉搏……”林宇的话语如同包裹着华丽糖衣的苦药,核心却是冰冷的“妥协”。苏星晚感到心底那簇刚刚被蓝图点燃的炽热火苗,仿佛骤然被投入一盆冰水,发出刺啦的哀鸣,迅速黯淡萎缩,只余下冰冷的灰烬和令人窒息的烟雾。自主创作?她太清楚这轻描淡写的“优化”二字背后意味着什么——那可能是她呕心沥血的旋律被肢解得面目全非,歌词被强行塞入媚俗的滥情,她珍视的音乐印记被一点点打磨抛光,最终成为流水线上又一个散发着工业香精味的标准化商品。一股强烈的、冰冷的窒息感扼住了她的喉咙,连呼吸都变得艰涩。
她几乎是本能地侧过头,像溺水者寻求浮木,目光投向身旁唯一的锚点。顾沉舟安静地坐着,手中那杯冰水杯壁上凝结的水珠,正顺着他修长而骨节分明的手指缓缓滑落,在桌面留下蜿蜒的湿痕,如同无声的泪迹。他脸上没什么表情,沉静得如同一潭深水。但苏星晚清晰地捕捉到了他眉宇间瞬间蹙起又被他强大意志力强行压下的褶皱,像平静湖面被投入石子后荡开的、竭力平复的涟漪。更让她心头骤然一紧的,是他投向林宇的目光深处——那里翻涌着一种极其锐利、如同淬了千年寒冰的审视与穿透力,仿佛要剥开对方彬彬有礼的华服,直刺其内里掩藏的、冰冷的计算与意图。那目光里,没有丝毫对合作前景的期许,只有浓得化不开的、近乎悲观的忧虑和冰冷的警惕。
就在这微妙而凝滞的气氛几乎要将咖啡馆的空气冻结成冰时,林宇的目光再次聚焦在苏星晚脸上。他身体微微前倾,不动声色地拉近了物理距离,声音放得更低,也更柔和,如同情人间的呢喃私语。然而,那眼神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先前公式化的热情被一种更加私密、更加粘稠、带着明确侵占性的欣赏所取代,像温热的蜂蜜般包裹过来。
“苏小姐,”他凝视着她,唇角的笑意变得深邃而意味深长,仿佛在分享一个只属于他们之间的秘密,“其实,抛开公司的立场不谈,我个人,一直对您的音乐抱有……近乎痴迷的欣赏。从第一次,在那个小小的、灯光昏沉的地下酒吧,听到您唱那首《逆光独行》开始……”他刻意停顿,目光在她脸上流连,带着毫不掩饰的、评估艺术品般的探究,“我就被深深击中了。您的音乐里,流淌着一种极其独特、极其迷人的气质。像野草般的坚韧,孤月般的清傲,却又在最深处……蕴含着一种令人心碎的、易碎的脆弱感。这种矛盾而迷人的特质,在当今这个充斥着塑料偶像的乐坛,实在是……凤毛麟角。” 他的话语如同羽毛,轻轻搔刮着听者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