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绝壁逢参

晨雾像流动的牛奶,在草北屯新搭建的木屋间缓缓流淌。


 曹大林蹲在自家门前,用一块青石打磨着那把抗战攮子。


 刀刃与石头摩擦发出\"嚓嚓\"的声响,在晨光中格外清脆。他每磨十下就用拇指试一次刃口,直到能轻易削断飘落的头发丝才停手。


 \"哥,给。\"曹晓云光着脚丫从屋里跑出来,小手捧着个粗瓷碗,里面是冒着热气的玉米糊糊,飘着几片野菜叶。小丫头今天换了件蓝布褂子,袖口还留着拆线时的针脚,一看就是赵春桃的手艺。


 曹大林接过碗,指尖触到碗底的温热。他搅了搅玉米糊,发现底下沉着几块腊肉丁——这年月,腊肉可是稀罕物,肯定是娘从腌肉缸底刮出来的。他夹起一块塞进小妹嘴里,小丫头眼睛立刻弯成了月牙。


 \"儿啊,把这个带上。\"王秀兰从灶间出来,手里捧着个油纸包,\"昨儿个烙的粘火勺,山里吃。\"


 曹德海拄着榆木拐杖挪到院门口,老寒腿让他的步子有些蹒跚:\"听老吴头说,鬼见愁那边出了几苗好参。\"老爷子从怀里掏出个牛角壶,\"新配的火药,加了硫磺,野牲口闻着就躲。\"


 曹大林接过牛角壶,拔开塞子闻了闻。火药味里确实混着股刺鼻的硫磺味,这是老猎人的秘方。他小心地塞进腰间皮囊,又检查了一遍装备:五六式半自动步枪擦得锃亮,二十发子弹压满弹匣;腰间别着三颗\"震天雷\",引信都用油纸包着防潮;后腰上别着那把刚磨好的攮子,刀柄缠着褪色的红绸。


 屯口的老榆树下已经聚了七八个人。刘二愣子正擦拭他那把双筒猎枪,见曹大林过来,咧嘴一笑:\"大林,今儿个咱们往哪去?\"


 \"鬼见愁。\"曹大林简短地回答,眼睛扫视着众人的装备。


 赵春桃今天换了身打扮:劳动布裤子扎进胶靴里,蓝布褂子外罩着件鹿皮坎肩,辫子盘在脑后像个乌黑的发髻。她腰间挂着个鼓鼓囊囊的药囊,散发着淡淡的草药香。


 \"金疮药带足了?\"曹大林低声问。


 赵春桃拍了拍药囊:\"还带了雄黄粉,防蛇的。\"


 张翠花挎着个柳条筐走过来,筐里装着干粮和盐巴。这姑娘圆脸大眼,说话带着股子泼辣劲:\"二愣子,你的干粮!\"


 吴炮手带着他两个侄子最后赶到。老猎人背着杆双管猎枪,枪托上缠着红布条。他身后两个小伙子抬着个木箱,里面装着铁夹子和套索。


 \"都齐了?\"吴炮手\"吧嗒\"抽了口旱烟,\"按老规矩,先祭山神。\"


 众人来到老榆树下。树干上缠着的红布已经褪色,树根处摆着个粗陶香炉。曹大林从怀里掏出三张黄表纸,就着刘二愣子递来的火柴点燃,插进香炉。


 \"山神爷老把头在上,\"曹大林双手合十,声音低沉,\"草北屯曹大林带兄弟进山讨生活,求您老开恩,给条活路。\"


 其他人也跟着跪拜。赵春桃从药囊里取出几味草药,撒在燃烧的黄表纸上,青烟顿时带着股特殊的香气。


 祭拜完毕,吴炮手掏出个扁酒壶,给每人倒了盅烈酒:\"喝口'开路酒',山神保佑。\"


 曹大林一饮而尽,劣质白酒像道火线从喉咙烧到胃里。他抹了把嘴,把酒盅倒扣在地上。


 \"走!\"曹大林一挥手,队伍向着东山进发。


 五月底的长白山,草木葱茏。柞树刚抽出嫩叶,在晨光中泛着金绿色的光泽。林间点缀着野杜鹃,粉红的花朵像星星般闪烁。空气中弥漫着松香和腐殖土的气息,偶尔夹杂着不知名野花的芬芳。


 曹大林走在最前面,脚步轻得像只山猫。他每走二十步就停下听听动静,时不时蹲下来查看地面的痕迹。刘二愣子紧随其后,新猎枪扛在肩上,眼睛滴溜溜地四处张望。赵春桃走在队伍中间,手里握着根青冈木做的索拨棍。


 \"停。\"曹大林突然举手示意。他蹲下身,拨开一丛蕨类植物,露出几个新鲜的蹄印,\"狍子,不超过两小时。\"


 吴炮手凑过来,老树皮般的手指丈量着蹄印的深浅:\"个头不小,往'鬼见愁'那边去了。\"


 曹大林点点头,继续向前追踪。狍子的脚印很好认——两瓣的蹄印,比鹿的小,比羊的大。他注意到蹄印间距忽大忽小,说明这头狍子时而快跑时而慢走,可能是在躲避什么。


 又走了约莫三里地,队伍来到一片陡峭的山坡前。这里的树木逐渐稀疏,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岩石和低矮的灌木。曹大林示意大家小心,这里的碎石很容易松动。


 \"我上去看看。\"曹大林解下背包,只带步枪和绳索,\"你们在这等着。\"


 他像只山羊一样灵活地攀爬着,手指抠住岩石的缝隙,脚尖寻找着着力点。爬到一半时,突然脚下一滑,一块松动的石头\"哗啦啦\"地滚下山坡。


 \"小心!\"赵春桃在下面惊呼。


 曹大林拼命抓住一丛灌木,但灌木的根系已经松动。随着一声断裂的脆响,他整个人向下滑去!在千钧一发之际,他的右脚碰到了一块突出的岩石,身体借着这股力改变了方向,竟然滑向了一处隐蔽的平台。


 \"大林!\"刘二愣子的声音从上方传来,\"你没事吧?\"


 曹大林检查了一下身体,除了几处擦伤外并无大碍。他抬头喊道:\"我没事!这下面有个平台!\"


 平台不大,约莫两张炕的大小,上面长满了青苔和低矮的灌木。曹大林正要寻找上去的路,突然被一抹红色吸引了目光——在平台尽头的岩缝里,几株植物亭亭玉立,顶端结着鲜红的果实!


 \"灯台子!\"曹大林心头一震,这是人参的标志。他小心翼翼地靠近,生怕惊动了什么。果然,在三片掌状复叶中间,挺立着一簇鲜红的果实,像盏小灯笼。


 曹大林深吸一口气,从腰间解下红绳。按照老辈人的说法,采参前必须先用红绳系住参茎,防止\"人参娃娃\"逃跑。他轻手轻脚地将红绳系在一株最大的参茎上,打了个特殊的结——这是\"金蟾扣\",专门用来拴人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