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长恨绵绵(一)
三十万大军出征,铁骑兵甲声直入云霄,未央长殿震震。长安城宣明民巷大火,火光映入宫中,昭阳殿烧红通透。
大军出征时,刘彻面色凝重,坐立难安;待望见长安东巷大火,刘彻已面同蜡色,拂袖踱步。
阿娘所居即为宣明民巷,我心如火焚,忧心忡忡,却不敢多置一词。
心如沉水,重有千斤。我望着阿娘平安,望着卫青归来。
寅时,公孙敖拜入,刘彻急宣。
公孙敖衣甲不整,絮衣紧贴里裳,显是受了雨水浸泡。他见了我,神色不安,我担忧不已。
“情况如何?”刘彻急迫问话。
“伊稚斜所领五百铁骑突入宣明民巷,劫持百姓千余人,卫将军恐伤及百姓,不敢勒令放箭。”公孙敖禀道,“伊稚斜据此要挟,要求汉军后撤,只可留卫将军五百人马于原处,其余四千精兵后撤。”
“以我一千百姓,换伊稚斜一人,即可免千千万万军士埋骨沙场。如此要求,卫青竟会答应?”刘彻逼视公孙敖,怒意奔涌。
“将军怀仁,为保一众百姓,情急之下,确实答应了。”公孙敖垂头懊丧,我心怦怦直跳,他如此决断,阿娘当无死生之忧,一方百姓也免于死难,我赞许他作此抉择,却也愈发忧心——错失良机,私纵要犯,坐以待毙,追击不力,如此罪名,卫青该如何担当?
“倒是朕无义了?”刘彻挑眉,怒意更盛,“卫青素来果敢,朕怎知他竟也妇人之仁?贻误军机,按律当斩!”
“皇上!”我震惊不已,手中茶盏坠地,碎裂成瓣,散落一地,碧绿茶渍浸没白玉石上,璞玉生暇。我慌忙跪地磕头,抓着刘彻衣袖,急迫呼喊,“不可!将军国之良将,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皇上三思,卫将军胸怀韬略,正全力追击,定不负陛下所托。”公孙敖也急着为卫青开脱,继而又道,“宣明民巷后为漕渠,匈奴背水而立,本是战机。孰料伊稚斜无信小人,丢弃俘虏百姓,下令纵火烧了民巷,便往民巷深处退去。卫将军只得留下三百军士救人,自己领余下二百军士追击。伊稚斜退至漕水,防备不及,卫将军冲过火中,突至河岸,匈奴招架不及,一阵掩杀后,伊稚斜狼狈败走。未及逃脱的百姓,皆被匈奴兵扔弃至水中,匈奴以此作扰,干扰我军行进,委实卑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