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不靠谱的盟友(第2页)

 “叔父莫疑,若是普通宗室,自然不好如此攀亲,只是我既拿了玉佩来,叔父应能想通我与陛下是何关系。”

 董承闻言一愣。

 他低头看着手中的玉,逐渐恍然。

 这是姑母生前的随身之物,而天子亦为姑母一手带大,姑母临终之时,必遗于陛下……

 而这羽林郎手持此物来此,就是得天子授意。

 如今之势,若非天子倾心信赖,以生死相托之人,又如何能手持此玉来到自己面前呢?

 似这般的宗室,只要日后天子掌权,着宗正府给予正统名分重用,乃必然之事!

 想到这,董承突然站起身,快步来到了刘翊的面前。

 动作之迅速,将刘翊吓了一大跳。

 “好侄儿,何来迟也?!”

 刘翊闻言,不由汗颜。

 好家伙,认亲认的贼溜。

 “叔父,天子安危,皆系于我等忠贞之士,不可不慎啊,我今番来此,犹为速也。”

 董承二话不说,一把抓起刘翊的手,匆忙往内宅而去。

 来到书房,董承屏退所有人,只留下他与刘翊。

 “侄儿啊,事关重大,我便不与你客套了,你来此所凭信物乃吾姑母遗于当今天子,若非天大的事,陛下断不会以此物示我。”

 “不知陛下有何大事吩咐于我?”

 刘翊看着这个神情迫切的董家叔叔,心中暗自揣摩。

 其实对于这个人,刘翊并不是特别的看好。

 但眼下并没有其他可以信赖的人,故而只能选他。

 历史上的董承,在刘翊看来,是个一直活在争权夺利之中,善于钻营,见风使舵之人。

 他本是河间人,太后之侄,皇家外戚。

 董卓入京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自认与董太后同族。

 群臣对此甚是不屑!

 陇西人跑到河北认亲,这不是扯淡吗?

 可随后的事,啪啪打脸!

 人家河间董氏的董承,对董卓的认亲,表示热烈欢迎!

 你丫就是我本家亲戚啊!这咋才来串门?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时刘辩登基,何进与何太后借机削弱董氏家族的势力,不但一手灭了骠骑将军董重,还要将董太后从雒阳迁回河间。

 董氏一族虽有外戚之名,却已无实权,家族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

 故董承当机立断,凭认亲之法投靠了董卓。

 善于投机的董承这一局赌赢了。

 他以外戚身份投入到了西凉军中,借河间董氏的身份给董卓脸上贴金,然后欢天喜地的看着董卓灭了何太后,废了天子刘辩,给他董家报仇,然后还把董太后抚养长大的刘协扶上了帝位。

 后来,在李傕和郭汜相争时期,天子刘协东归,董承也成为了刘协的护驾功臣,一跃成为了车骑将军。

 董承这样的人做事,有着非常明确的政治企图。

 当时的刘协处于危难之中,几乎失去了所有仪仗,而董承只要能够顺利护天子东归,那总揽朝堂大权,并非不可能。

 毕竟,以外戚的身份辅佐幼帝而掌重器,在东汉屡见不鲜。

 甚至于在东归途中,董承犹不忘使符节令孙俨谋杀伏皇后,其最终目地也不外乎是削弱他女儿的竞争对手,巩固董家在外戚团体中的首脑地位。

 说起来,董承在西凉军诸将中排位老末,但凭借护送天子东归,一路淘汰靠前的选手,成为最终的胜出者,成了车骑将军,也算极牛逼了。

 但董承为什么没有达成他最后一步的政治理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