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风波再起(第2页)

 

 如今陈绍也算是有了一些实力,但是对大宋来说,他这些实力不值一提。
 

 因为他的地盘都在京畿之外,如今的大宋,只有汴梁的权势才是权势。
 

 这种情形,要在金兵打破开封府之后,才会改变。
 

 春桃见他在想事情,也不多痴缠,静静地趴在他胸口。
 

 温室内外的景致,如同两个截然不同的季节,少女的眼神也有些迷离。
 

 她的心很小,装不下太多事情,无非就是和父母在一起的锁碎日子,豆蔻少女隐秘而纯真的心事,追忆往事与如今现实交织的幻觉。
 

 因为蔡京释放出的信号,陈绍的心也活泛起来。
 

 他需要在汴梁有一个为自己发声的人,或者说是合作者,当然在蔡京的眼里,他可能不这样想。
 

 只会觉得自己是要投靠他,或者是找他当个靠山。
 

 不过随便他怎么想,都无所谓,只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可以。*e*z.k,a!n?s`h/u-._n¨e·t\
 

 如今这大宋朝堂,即使是蔡京这种绝顶聪明的人,也不能摆脱两个字:党争
 

 从王安石变法以来,在朝中掀起了党争滥殇。
 

 这几十年下来,大宋的官员,尤其是士大夫阶层,当官第一项几乎无一例外,什么也没干先选边站队。
 

 只要党争能得胜,其他全部可以不管不顾,甚至连国家利益都能出卖。
 

 倒不是他们这些人目光短浅,格局狭隘如此。只是人一旦牵扯到党争当中,再浸淫几十年下来,自然而然就成了风潮,让身处其中的人们再也顾及不到其他地方去了。
 

 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鲫,没有几个能逃过‘党争’二字。
 

 这也并非是大宋独有,而是大一统王朝的顽疾,每逢大一统就要来上这么一次或者很多次。
 

 往前推一些年,汉末党锢之祸后,党争的双方交相引用外戚和地方实力派压倒对手,最后断送大汉帝国。
 

 这个太远可以不论,宋之前的大一统王朝唐朝时候,牛李党争,将安史乱后尚有可能收拾的大唐帝国局面彻底败坏得不可收拾。
 

 那时候两边也是不择手段,争起来什么都不顾了,你交好藩镇,我就连通内宦,只为了能压倒对方。
 

 最后将文臣权力全部断送到了藩镇武臣和宦官手中,彻底断送了大唐帝国。
 

 往后推一些年,就是那令无数人扼腕的明末故事了。
 

 明末历史就是一部党争亡国历史,各党之间,为了压倒对方,连狗脑子都能打出来。
 

 所谓正人君子党的东林党,更是党争史上排名第一恐怖大杀器,集历代党争手段之大成,斗起来那真是腥风血雨,天昏地暗。
 

 哪怕到了南明时期,外患临头,鞑子都骑脸了,还踏马斗得不亦乐乎,最后让区区一个辽东小部落颠复了大明帝国。
 

 陈绍身处如今的大宋,虽然是早早来到西北边境之地发展,但是依然能感受到那种恐怖的党争气息。
 

 翻开大宋的史书看看,这争斗的新旧两党,要说他们政见和治国之策有什么区别,其实都是扯淡。
 

 王安石死了多少年了,变法有的成了,有的没成,根本不是斗争的原因。
 

 所有党争目的,说白了就是为了把权力独揽。就是要将对手彻底压倒,朝中重权为我这一党完全掌握。
 

 一时获胜的要拼死维持自己所得利益,打压对手,防止他们死灰复燃。暂时输了的一方千方百计也要卷土重来。
 

 只为这权位归谁,什么手段都拿得出来,什么国家大事也都不必顾忌。
 

 这种权力场的争斗,一旦开始,纵然圣贤之士也难以超脱其中,只能随之沉浮。
 

 直到抱成一团彻底毁灭,或者有一个能跳出这等格局的人横空出世,将这旧框框彻底砸碎,另外立起一番新局面出来。
 

 蔡太师不是这个破局者,他只是这场游戏里,最会玩的那一个。
 

 自从他老人家起来之后,旧党直接被压住了,过得苦不堪言。
 

 尤其是搞出一个元佑党人碑来,让旧党的一帮士大夫被追夺出身文本,永不录用。
 

 在大宋这个时代,这种处罚,对士大夫们来说,和杀了他们差不了多少。
 

 既然要和蔡京有所合作,就得了解蔡京这个人,陈绍对蔡京的了解不多,而且大多来自于水浒传,根本没有一点参考价值。
 

 水浒传里的蔡太师,可以说除了名字确实叫蔡京,其他的都是编的。
 

 想到这里,陈绍从池子里站起身来,带起一阵水花。
 

 春桃被溅了一脸,笑嘻嘻地朝着陈绍泼水。
 

 陈绍三两下就把她擒住,坐在池边,叫春桃给自己败火。
 

 春桃毕竟稚嫩,还不热衷那档子事,每次都疼的不行,更愿意逞口舌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