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风波再起(第3页)
穿戴整齐之后,陈绍走出宥州这个带温泉室,答应了春桃在这儿住的想法。
春桃喜滋滋地带着几个小黑妮,去挑宅子了。
陈绍刚走出来,大虎就带着一群侍卫跟上。
“去,把魏礼叫来。”
魏礼是崇宁年间的进士,刚进入仕途,浸淫了十几年,眼看就要混出头来,就悲催地赶上了蔡京崛起。
好在他并非公卿家族出身,于是第二年,他就被赶出汴梁,来到这边陲之地为官。
前几年被西夏俘虏,一直关押在洪州城,等陈绍打破洪州,对大宋官场心灰意冷的魏礼不愿意回去,留在陈绍身边做了个主簿。
魏礼来到书房外,敲了敲门,节帅身边那个身材魁悟的侍卫给他开门。
他迈步进去,陈绍含笑招呼:“坐。”
魏礼规规矩矩行礼之后,这才坐下,“节帅相招,不知所为何事。”
陈绍说道:“文希先生是多少年的进士?”
“大宋崇宁三年”
陈绍点了点头,道:“先生觉得蔡京这人,如何?”
魏礼对蔡京的怨恨,那真是一年半年的骂不完,但是既然是节帅要问,他就不能掺杂太多个人情绪了。
毕竟是在官场混了十几年,差点杀出重围的强者,魏礼敏锐地觉察到,节帅在这个时候问他蔡京的事,八成是要和蔡京有所往来。
这种大事自己要是乱说话,将来在节帅这里就要被看低了,只能只能勉强按捺住胸中的怨恨,慢慢说道:“蔡太师手段高明,新旧党争到了他这里,已经是一边倒。
旧党不得志之人,好容易等到宣和年间,他年老宠衰,而内廷的梁师成地位蹿升,王黼童贯等辈也背离蔡京麾下。
不久之后,蔡京果然二度去位,局势才有所松动,旧党中不得志之人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蔡京旧日羽翼,梁师成等人自然不敢重用,培养自己班底还要时间。故而梁师成是有些偏向于旧党士大夫的。
旧党才捞到了一些出头的机会,也有些人能在朝堂中枢当中占据一席之地。”
说到这里,魏礼觉得有些可惜,自己要不是被西夏人捉走,说不定也有机会重返汴梁。
如今机会已经失去,只有跟着陈绍这一条路了,所以他也是知无不言,继续说道:“其实究其内心,并不是这些旧党士大夫一系对梁师成有多忠心,而是深惧蔡京。
哪怕蔡京已经是垂垂老矣,也是旧党士人眼中的鸿沟。蔡京他出身士大夫,本身进士及第,又是传承了新党的正统血脉。朝中羽翼广有,自身又精明强干,还有官家都倚重的理财本事。
他要在位,大家是一点机会都没有。而梁师成虽然号称隐相,王黼李邦彦童贯等辈虽然一时风光无两。但是在旧党士大夫眼中,还是不足惧的,只要有一些时间稳住在朝堂阵脚,对付他们比起对付蔡京来要容易许多。”
陈绍满意地点了点头,魏礼没有跟自己隐瞒,这一点很好。
和他们这些聪明人共事,可以省去很多烦心事。
有的人明明就一条路可以走了,还跟你虚与委蛇,抻着往日里的荣光,在陈绍门下做事,却看他不起。
这种鸟人,并不少见。
魏礼说的十分清淅透彻,陈绍听得很舒服,也瞬间明白了许多新旧党争的道道。
蔡京如今最大的优势,就是他的理财本事。
说到底,他是有真本事的,到了关键时候,皇帝和童贯这些想干事的人,需要倚重他。
陈绍站起身来,心里把最近的局势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他觉得不管历史上,赵佶有没有在这个时候启用蔡京,这一次他重用蔡京的几率很大。
因为童贯的轨迹不一样了
自己的出现,改变了童贯的处境,虽然他此时多半不领情,但毫无疑问,陈绍扎在西北,对童贯是极好的事。
让他不必那么依赖梁师成来遮掩自己在统安城的败绩。
陈绍给了童贯一个理由,一个重新与蔡京联手的理由
此时的陈绍还不知道,童贯非但要和蔡京联手,甚至都打算动禁军了。
这些历史上留过姓名的人物,你别管他是不是有真才实学,他们的胆魄是比一般人要大的。
不然也不会闹出动静来。
给童贯稍微松松绑,让他不被西夏束缚,为了伐辽的成功,他就敢掀起一场惊涛骇浪。
陈绍还不知道,因为和蔡京的这次联系,他在无形之中,也要参与其中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