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亡国难民

 第119章亡国难民 

 陈绍伐夏的事,在场的竟无一人知晓。求书帮 勉肺悦独
 

 赵佶再也懒得装出一副多疼爱这三儿子的模样,他要适当地扶持一下太子,以及他身后那些旧党清流了。
 

 赵佶站起身来,拂袖而去。
 

 向来气度闲雅的三殿下赵楷,此时略微显得有些慌乱,他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只说了一句话,父皇好象就生气了。
 

 垂头丧气地退出艮岳之后,赵楷马上吩咐身边人,“快去查一下,陈绍伐夏打的如何了!”
 

 此时,所谓的伐夏其实已经到了尾声。
 

 西夏这次无功而返,接下来的冬日是不可能出战的。
 

 他们原本就紧缺的物资,不支持他们在冬季打一场上十万人的大战。
 

 兴灵平原的冬天,那是相当寒冷的。
 

 李乾顺下令,将牲畜大批屠宰,然后用盐把肉腌制起来。
 

 免得一个冬天过去,这些牛羊会掉很多的肥肉。
 

 他是一个不服输的人,尽管如今西夏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他依然想要找到机会翻盘。
 

 如今,他把希望寄托在了正在崛起的女真人身上。
 

 不顾辽夏多年的情义,夏皇帝李乾顺暗地里派人,前往女真大营,要去拜见完颜阿骨打。
 

 可笑朝中那些老贵族,还在寄希望于大辽重新崛起,灭掉叛乱的女真部落,然后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神思恍惚之间,马车突然一震停下。前面驱车的侍卫,在外低声通禀:“陛下,到了。”
 

 李乾顺掀开帘子,走下銮舆,准备去探望自己的皇弟晋王李察哥。
 

 他这次又无功而返,甚至折损了一些兵马,回来之后羞愤难当,一病不起。
 

 李乾顺心中,对这个弟弟未必没有怨言,他已经错过了两次翻盘的机会。
 

 但是他知道,自己目下还要依赖这个皇弟。
 

 他在统安城击败了刘法,已经算是西夏近年来最大的胜利了。
 

 若非那一战,如今的西夏,或许早就灭国了。
 

 随着李乾顺进入晋王府,府上的主人家全都出来迎驾。
 

 李乾顺笑着与他们示意,最后抱起晋王的小儿子,迈步走到他的卧榻。
 

 躺在床上的李察哥挣扎着要起身,脸上竭力的想堆出一些笑容出来,可紧张之下,却让脸上神色看起来加倍的古怪。
 

 李乾顺走过去,握住他的手,轻轻拍着道:“好好养病。”
 

 “陛下,臣弟有罪”
 

 李乾顺笑道:“你有没有罪,朕还不知道么,如今咱们夏国就是如此国情,派谁去也是一样。你能忍住没有葬送太多儿郎,咱们就依然有机会打回来。”
 

 “实在先辈是丢给咱们的担子太重,无论结果如何,你我兄弟都尽了自己全力,将来见了祖宗也不羞愧。你啊,好生养病,咱们就算是败了,也得败在战场上,不能倒在榻上。”
 

 李察哥眼框发红,咬着牙齿说道:“皇兄,我李察哥对白石大神发誓,一定会杀了陈绍,夺回银夏,报仇雪耻!”
 

 陈绍两次阻拦李察哥,实则是生死仇敌。
 

 党项人对复仇的执念是很深的,《西事》卷八明确记载:“夏俗以不报仇为耻”。
 

 族人若受伤或被杀,全家族需集体行动,复仇前需“蓬首垢面赤足,禁食肉类”,直至手刃仇敌方能恢复正常生活。
 

 这也是为什么西夏人夺回城池之后,总是要屠城的原因,他们觉得里面的军民背叛了自己,投降了大宋,是不能原谅的行为。
 

 他们的骨子里,有一种尚武的狠劲,后来成吉思汗灭夏,灵州之战党项军死战蒙古,宁焚城也不降。
 

 同样的,他们也很看重‘发誓’,早期党项八部就经常“环坐饮猎”。
 

 李元昊每欲攻宋前,一定会把各部酋长集合到贺兰山,大家一起盟誓。
 

 这李察哥本来就是忧愤羞愧,躺在床上没脸见人,发完誓之后,病就好了一半,整个人充满了力量。
 

 李乾顺也很满意,晋王能力其实不错,打败仗纯属是国力问题。对面那个人,根本不给他施展自己指挥才华的机会,只知道结寨打烂仗。
 

 兄弟两个在晋王府一起吃了顿午膳,就忙不迭地开始研究,如何击败陈绍,收回河套与横山。
 

 河套是西夏的粮仓,横山是西夏的长城。
 

 如今尽数落到了陈绍手里,他们拿不回来横山,就象是大宋失去了幽燕,敌人想什么时候来打你,就什么时候来打你。
 

 ——
 

 盐州城,陈绍的住处。
 

 大虎早早地在院子里架起了热腾腾的羊肉汤锅,放了胡椒香料芫香的羊肉汤香气,一阵阵的飘过来。
 

 一群年轻的文官武将,聚在一楼,轮番站到中间,讲述自己的学习体会。
 

 关于如何结寨,如何管理,如何屯田
 

 如果说这些还是不针对西夏的,那讨论如何提高坚壁清野的效率,如何煽动各部落对党项拓跋氏的仇恨,如何唤醒拓跋氏这些年来对各部落压迫的反抗情绪
 

 就完全是针对西夏而作的特训了。
 

 人类的智慧,在聚众讨论的时候,往往会迎来爆发。
 

 你坐在那里枯想一个月,也未必能想到什么好主意,但是围在一起讨论一件事,别人的话往往能给你灵感,激发你的思维。
 

 大家十分踊跃,积极发言,陈绍在二楼上,感受着下面的热情,心情还不错。
 

 灭夏之策,就在此间一楼。
 

 西夏不是猛虎也不是雄狮,而是一条阴鸷、凶恶而且报复心极重的毒蛇。
 

 必须得慢慢耗死他,放干净他的血,才是最好的办法。
 

 否则直接上,被它反咬一口,或者陷入战争泥沼中,又该如何腾出手来去抗金。
 

 对付西夏,陈绍很有耐心,至少在打仗这方面,陈绍是坚定相信知难行易的。
 

 只要知道了如何能稳赢,陈绍就有信心完全按照这个办法打下去。
 

 战争失败的后果,实在是太惨烈,他是一点险也不想冒。
 

 对付西夏人的办法,他已经想到了,但是如何来对付女真人,陈绍暂时还没有主意。a%精a¥武+小<说t;{网1? ?免?费!ˉ阅|{;读#
 

 想到这里,他站起身来,想要出去走走。
 

 在盐州待的日子,说起来算是比较清苦了,但是陈绍从横山元宝寨熬过了那几天之后,就觉得世上没有什么日子,是真的无法忍受的。
 

 就在这时候,外面匆匆赶来一个校尉,陈绍从窗口瞧见了他,模样有些眼熟。
 

 他在窗边咳了一声,校尉抬头,赶紧走了上来。
 

 “节帅!”校尉叉手道:“在夏州附近,发现了契丹的骑兵。”
 

 陈绍有些诧异,契丹人真这么讲义气?
 

 他不觉得天祚帝有这个闲心,肯定是契丹其他势力,要染指这块地方了。
 

 他心中不是很着急,夏州如今并不好打。
 

 其实以前也不好打,是它孤悬于几百里外,西夏为了保存实力,这才让野利崇山主动撤兵的。
 

 陈绍让赵河,去召集所有将领和盐州五品以上的文官到盐州衙署。
 

 不一会儿,人陆陆续续到了,门外又传来了“哐当”的盔甲声音,韩世忠走到房门口,他把佩剑交给侍卫、阔步走进来执军礼道:“末将奉命前来,拜见节帅!”
 

 陈绍掏出自己的承宣使大印,哈了几口气,在未干的纸上使劲一盖,说道:“我走之后,你们各自按照既定的方略推进,不得贪功冒进,不得滥杀百姓,瓦解夏贼民心。”
 

 韩世忠上前一步,小声道:“节帅,这是要去哪?”
 

 “我去夏州走一趟。”
 

 陈绍没有说夏州发现契丹兵马的事,些许零散骑兵的话,陈绍更倾向于是有契丹贵族逃到这里,企图躲避女真人的追杀,未必是冲着自己来的,没必要给这里制造恐慌。
 

 韩世忠点了点头,如果夏州有仗打的话,他很想跟着陈绍一起去。
 

 因为在盐州,堡寨战法虽然稳妥,对他来说却极其无聊。
 

 等到他真要离开时候,韩世忠有些意外,这位节帅还真是雷厉风行。
 

 说了走,一会也不耽搁,他赶紧上前,悄声问道:“节帅,俺跟你一起去吧。”
 

 陈绍想了想,笑道:“也行,只带亲兵,你的人马,暂时由吴阶如何?”
 

 韩世忠说道:“极好,极好。”
 

 陈绍刚要去吩咐吴阶一声,突然发现他身后站着的那大汉,正直愣愣看着自己。
 

 “李大哥?”
 

 “绍哥儿?”李孝忠笑着招呼一声,又拍了拍大虎,“大虎兄弟!”
 

 大虎挠着头,憨笑起来,叫了一声李哥。
 

 陈绍有些惊喜,将吴阶和李孝忠叫至内堂。
 

 韩世忠挠了挠头,也跟了进来,他是和陈绍一起在横山起家的主要将领,亲兵们自然不会阻拦。
 

 几人进来之后,陈绍笑着说道:“坐!李大哥怎么会在军中?”
 

 吴阶赶紧说道:“前几日属下守久利城寨时,李兄被夏贼追赶,进了我们寨中。因见他箭法超群,射杀夏贼领谋,故而留在军中。”
 

 “没想到李兄竟然与节帅相识。”
 

 陈绍笑道:“自那日分别之后,我曾几次派人去石壕村查找李大哥,只说是再没回过。”
 

 “听说节帅是个少年人,与绍哥儿你同名,未曾想还真是你。”
 

 陈绍见这里都是自己人,便说道:“这几日,在夏州附近,出现了一些契丹骑兵,我准备和韩五过去一趟。吴阶,你守在此地,切记按照我的吩咐行事,不得贪功冒进。”
 

 “节帅放心!”
 

 吴阶虽然年轻,但是做事确实极其稳妥,陈绍对他还是很放心的。
 

 不然当初在江南,也不会让他去守睦州,最终将方腊擒获。
 

 “李大哥,随我们一起去夏州吧!”
 

 李孝忠抱拳道:“如今我已经是绍哥儿你的手下,自然是听令。”
 

 两人一起笑了起来。
 

 ——
 

 一队骑兵在平坦的原野上弛骋,马蹄轰鸣、气势壮阔。
 

 陈绍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其实他觉得有些冷,而且风吹在脸上,刮得生疼。
 

 但是身边人都在狂奔,看上去很轻松的样子,陈绍也只好咬着牙坚持坚持。
 

 终于望见了夏州的城墙,陈绍舒了口气,心中稍微放松了些。
 

 城门打开,一行人入城之后,直奔夏州衙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