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干大事就得先搞钱(第2页)
“郎君有什么话,不妨直说。”李师师见他眼珠乱转,几次三番欲言又止的模样,就有些想笑。
“师师啊”
“恩,师师在呢。”李师师眯着眼睛,心都化开了。
“你还有钱么?”
——
“你还有钱么?”
刚刚完事的陈绍搂着折氏,柔声问道。
怀里娇躯柔软水嫩,汗湿清凉,十分舒服。
“你放心,我有的,你不用管我。”折氏喜滋滋地说道。
陈绍干笑一声,也顾不上面子了,问道:“我是说,能不能借给我点”
折氏诧异地看着他,自家小情郎,不是手握大权的一方节帅么。
谁缺钱花,他也不该缺才对。
陈绍倒也实诚,把自己面临的困境说了一通,并保证明年一定加倍奉还。
折氏马上从他怀里做起来,说道:“那我回去一趟,给你多凑一点。我辈分大,去找种家借,他们肯定都给。~x!t¨x′x-s′.~c^o,m*我再回趟娘家,他们看在种家的面子上,也会借给我些。”
“太好了!”陈绍握住她的手,使劲亲了手背几口,道:“我这辈子都不会负你,会永远疼你、爱你、怜你”
折氏听得眼泪朦胧,依偎在陈绍的怀里,轻轻啜泣。
她此时,恨不得把种家和折家拆了,墙都拆了卖砖卖瓦,来给陈绍花。
——
“环环,你有钱么?”
“干什么!”种灵溪一脸警剔,道:“没有!”
想到她最多也就是和种家要,那就没有必要了,折氏已经去了。
两人容易重复。
陈绍想了想,但还是觉得有点气,走过去按住种灵溪,在她小屁股上打了几巴掌。
种灵溪捂着屁股,恨恨地瞪了他一眼,不过难得没有翻脸,扭头走进了内室。
过了一小会,她怀里抱着一个小盒子出来,说道:“我就这点了,你拿去花吧。”
她一边说,一边满脸的不舍。
陈绍笑了笑,说道:“以后加倍还你!”
说完就拿着小盒子离开了。
身后响起一声:
“你可得说话算话啊!”
——
宥州,城郊的一处空地上。
来自定难军各个地方的重要人物,大部分都到了。
节帅召集大家前来,说是要商议大事,人人都不敢怠慢。
日落时候,在红柳河边上,人终于到齐了。
陈绍和大家就坐在木桩上,围在一起,象是大家族商议公事一般。
“咱们定难军,最近缺钱,原因是我花了大部分钱,去云内州找女真人赎买生口。”陈绍一句话,就把事情说清楚了,不带一点拖泥带水的。
这次小会议,也是直奔主题。
“诸位畅所欲言,有什么赚钱的法子,适合咱们!”
韩世忠第一个喊道:“开疆拓土!只要打下几个城池,抢到的东西,就够应付一阵了。”
陈绍心中暗暗思量,对外扩张,确实是个好办法。
那些城池里,有几辈人积攒的财富。
“向何处扩张?”
韩世忠心中暗道,节帅几次三番说了不许冒进,自己若是说进攻朔方,肯定挨骂。
他抱了抱拳,笑道:“俺们不过是些将官,要往哪打,还不是节帅说了算!节帅指哪,韩五就往哪打!”
陈绍没好气地说道:“汴梁有钱,我叫你往汴梁打,你就往汴梁打?”
此言一出,在场的人全都愣住了。
陈绍也立马就觉察到不对劲,自己说错话了。
他的灵魂是个现代人,比较松弛,对于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张嘴就来,缺少敬畏。
“我当先锋!”老朱突然站了起来,满面通红,道:“大帅,你终于想通了!”
“你给我坐下!”
陈绍虽然是无心之失,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反而想将错就错,看看众人的反应。
韩世忠等人没有表态,倒是横山诸羌,还有银夏两州附近的归附部落,全都是一脸兴奋,跃跃欲试的模样。
看到陈绍的目光看过来,韩世忠握了握拳头,朝着陈绍笑了笑。
陈绍很满意,不再试探,而是说道:“适才被韩五所气,一时口误尔,诸位可不要去弹劾我啊,我是不会承认的。”
众人哄笑起来,唯有朱令灵有些失望,叹口气坐了下去。
“大家都想想主意,我也不怕你们笑话,我连宅子里小妾买胭脂的钱都卷出来了。”
众人都低着头冥思苦想起来,有人捡起石子,丢到红柳河里;
有人在河畔来回踱步;
还有人倚在树上,闭着眼睛思索
李孝忠说道:“如今最有钱的,当属女真,本来若是能以物换物,是极好的。可是咱们手里的东西,他们都不需要,除了战马战马又是绝对不能给他们的。”
他正说着,突然一拍手道:“有了!”
众人都看向他,李孝忠说道:“节帅,我亲自去一趟,就跟完颜拔离速说,咱们先把人要了来。明年再给钱的话,可以涨利息,就按如今票号的利息算。”
“等到明年,是要赖帐,还是要给钱,就看局势再定。”
陈绍眼睛一亮,点头道:“这个主意好,我看女真人如今正是气焰最盛的时候,他们肯定会同意的。甚至,这伙人巴不得咱们不给钱,他们就有理由南下了。”
“不会挑起两国争端吧?”杨成有些忧虑地问道。
陈绍冷笑一声,还没说话,李孝忠已经提前说道:“怕什么,我看不管有没有这件事,他们都会南下的!”
女真人与其把奴隶们留在手里杀着玩,真不如送到这里来,甚至他们还会想,将来打过来了,这些奴隶还会被他们夺回去。
相当于陈绍帮他们养几年
以女真如今的战绩,估计不会想到打不过怎么办这样的问题。
众人都在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杨成突然拽住了陈绍,笑道:“节帅,我听说您在府上内宅,筹了不少的钱,这挖运河的事您看,嘿嘿。”
——
大辽,南京府,涿州城中。
自从大宋在白沟河惨败,这些日子,城中的戒备比起往日更加强了三分。
郭药师是经历过几次生死之劫的,他对危险的嗅觉一直很灵。
不然也不会逃过那么多次必死的局面。
怨军八营的老弟兄,如今还剩下几个了?
城外聚集的难民,凡是有把子气力的男丁,都被一天两顿的面饼热汤招募而来,发疯一般的挖土迭石,修补城廓。
城外的护城河也已经加深加宽,女墙加厚,城垛加高,守城战具也一一修补。
各种防御工事,都紧急修建起来,城外到处都是游骑哨探,严密监视各方动作。
涿州各处驻扎的常胜军士卒,次第收缩,主要集结于涿州左近,尤其是那些本部部曲。
常胜军是很能打的,当初耶律淳组建的怨军八营,确实战斗力不行,是一群乌合之众。
但是如今的常胜军,却是那群乌合之众里,养蛊似得一场场战斗下来,淘汰掉弱者,淬炼出来的强者。
易州城,如今同属郭药师治理,那里差不多也是同样的景象。
作为士卒,哪怕是常胜军的士卒,也不会知道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只是感到上官的命令一道道急若星火的下来,征集民夫整修涿州防御体系犹自不够,他们也得动手,一个个都忙累得是叫苦连天。
同时,一股不好的念头,也涌现在他们脑海里。
涿州和易州,位于南京府的中央,四面都是辽人。他们如今也是辽国的将士,这是在防备谁?
涿州街头,总有红袍军官,策马急急而过,从郭药师的衙署节堂领受了军令,然后再周告所部。
这些天来,涿州城中,肃杀之气,比往日尤甚。
上层的军官,已经知道在防备谁了,那是个真正难对付的。
四军大王,六部奚王,萧干
抛却他的身份,萧干本人,也绝对是个有能力的。
在宋金夹攻,所有人都绝望的时候,郭药师已经提前联系大宋了,是萧干出击,击溃了大宋兵马。
此时在节堂之内,几个常胜军军官,正在帅案之前,低声的向郭药师汇报事情。
郭药师看起来也消瘦了一点,目光却加倍的炯炯有神。他是真的从底层小卒,一步步拼杀熬上来的,自有一股子狠劲。
这种人,你除非是彻底击败了他,否则他总要想办法东山再起,轫性之强超乎想象。
此时他也不坐下,只是站在帅案后头,一件粗布袍子,随意披在肩上,更显得他骨架长大,凛凛有威。
值此风雨飘摇,人心惶惶之际,他就是常胜军上下万人的主心骨!
“都管,近日征伐民夫逾万,饷可以省,俺们本来也多长时间没见着财帛入手了,可这粮食消耗,却是惊人!涿州存粮,每日只见少,不见多,附廓麦田,却要等到秋后才能收割,军中司马估计存粮已经撑不到秋后了!”
如今到处都是一个问题,缺粮
历史上,每一个混乱的时候,粮食都是头等问题!
当然,也有一次例外,就是隋朝末年。
杨坚、杨广爷俩,把老百姓刮得太厉害了,各地官府的粮仓都满满的。
隋末那些豪杰,全都不缺粮,所以才会打的那么焦灼。
而宋辽这哥俩的粮仓,全都干净的很。
“都管,近日点发器械,补到各营去,甲不用说,俺们就那么多,可刀矛弓矢,都颇不足,涿州存矢不过十万,不够拉出去打一场的”
“都管,一部移防易州,易州营头回防涿州。老弟兄们颇有怨言。易州清苦,更有一汉儿知州高凤元勒掯俺们供应,哪里有涿州快活!那董帅的旧部,反而在这个时候让他们来涿州,俺们老弟兄却去易州,底下人人不服,这是个什么道理?”
常胜军的这些将领,对郭药师自然是绝对忠诚的,但是也因为一直随着他拼杀起来,敬畏之心少了些,遇到事就猛猛抱怨。
本来郭药师只是不动声色的听着底下军官的抱怨,缺粮乏械,这些他都深知。
新成立的北辽朝廷,捉襟见肘,能挤出来的供应都用来支撑耶律大石的大军去了。
剩下一点,还要顾及燕京城,轮不到他们常胜军半点。
他们常胜军都是汉人,说是大辽一视同仁,但什么时候真一视同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