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燕地悲歌(第2页)

看他一副忠勤勇猛的模样,他的手下们听到这番话,人人脸色有异。

你搁这吹天日地的,糊弄鬼呢?

李孝忠却哈哈一笑,说道:“兄弟,记住你这番话就好,什么时候应州也别丢,我们真的会来的。”

“我第一眼瞧见大哥你,就觉得惺惺相惜,孟暖斗胆,想跟李大哥结为兄弟,不知道肯否赐脸。”

李孝忠笑道:“这有何不可。”

两人当即摆了香堂,义结金兰,彼此以兄弟相称。

李孝忠在应州治所,待了七八天,每日里和孟暖饮酒,然后就在应州乱逛。

孟暖看出他的用意,也懒得制止,这地方真就是叫你瞧上一万遍,该打不下来还是打不下来。

而且你定难军要是真有本事打到应州,我为什么不降?

在定难军手下,总比在女真鞑子手下好吧。

孟暖知道自家的实力,所以他是个有野心的,但是野心不大。

等到李孝忠率队离开的时候,孟暖亲自送了出来。

走出很远之后,他骑在马上,手中拿着木炭笔和一张牛皮纸,绘制着此地的地形图。

寒风呼啸,他的手指关节已经发青,但是却没有颤抖,下笔十分稳当。

每一笔下去,胸中都似乎有千军万马,奔腾而过,行走在那些或曲折或平坦的道路上。

这天下局势,未必有一些人想象中那么好,但也没有一些人想象中那么坏。

节帅的大名,已经传到了应州,如今定难军是个什么模样,李孝忠自己最清楚!

孟暖啊孟暖。

这应州,我们怎么就来不得!

——

春暖花开,旧日齐王府,如今的节帅豪宅内风景绮丽,太阳暖洋洋的一片祥和。

在这样暖烘烘的午后,陈绍忽然收到了一份礼物,是西军的老种送来的。

陈绍便叫人打开包裹,骤然眼睛一晃,原来是把明晃晃的横刀,连刀鞘都没有,一展露便反射着太阳的明光。

陈绍看着这把刀,眉心微微皱起,不太懂老种的意思。

此时外面数人求见,听说是魏礼等人,陈绍便即刻宣之入内。

进来的人有五个,魏礼和他的两个书记官、一品广源堂的王寅,还有从汴梁赶回来的崔林。

崔林因为在汴梁立了不少功劳,此时已经封了官职,但是他依然以家奴自居。

甚至回到西平府之后,仍旧留在府上做管家一样的事。

三人都是陈绍绝对的心腹,一看案上刚打开的包裹,魏礼不禁问道:“节帅,这是谁送来的?”

“老种经略相公。”

魏礼笑道:“西军从前线自行撤退,已经犯了忌,此时估计心里不太好受。”

陈绍叫大虎把刀收起来,说道:“他好不好受我不知道,反正汴梁那几位,好受不到哪里去。”

即使是再迟钝,此时也该有所警惕了。

王寅笑道:“节帅,似乎是高看他们了。”

崔林也说道:“汴梁的人,但知道醉生梦死,稍微烦恼忧心的事,便不顾一切地抛在脑后,就好像他们不去管,这些事便不存在一样。”

陈绍以己度人,这时候自己要坐在赵佶的位置上,恐怕饭都吃不进去了。

但是听崔林和王寅的意思,皇帝过得还很快乐。

这两人一个是自己在汴梁的耳目,一个是情报头子,肯定是知道一些实情的。

看来赵佶这人,确实是不着调。陈绍经过了这一年,早就不会因为大宋君臣的骚操作而有什么特别的情绪了。

他出奇地稳定。

无他,见惯了而已

王寅说道:“真正急的人,只有一个童宣帅,他最近不断派人,去和宗翰谈判,想要花钱收回燕京。”

来了

最抽象的事,还是来了,花钱买燕京,然后封王的童贯,就如同历史上一样,活灵活现地出来了。

有时候陈绍会想,他们可能真是天才,这种主意都能想出来。

金人不交古北口,你买个燕京城来干什么?

古北口在手,他们随时都能南下,就像是你从土匪手里赎回老婆来,却把自家钥匙拱手奉上。

而且按照历史上的进展,金兵还会把这六座城池,抢掠一空,活人都没给你剩下几个。

门板都拆了带走了。

买这六座城,钱财从哪里来?说不得又要发宝钞,大宋这财计,定然是支撑不住的,等着信誉破产,物价飞涨,钱钞不值钱吧!

几人坐下之后,王寅首先说道:“节帅,西域商路已经开通,与西洲回鹘的谈判中,河西的那位萧夫人功劳很大。”

陈绍点了点头,问道:“我让人在锁石城,将她们家的产业全部收入囊中,还是要小心一点。”

王寅笑道:“属下叫人去查了,他那丈夫是个没本事的,早早被萧夫人架空,对这个夫人又爱又怕,只能是每日里花天酒地,躲着不见。夫妻两个本就没有多少情分。”

“这位萧夫人,很是有些抱负,估计也想着在节帅麾下,成就一番大事。”

“她本是奚人,和萧普贤女、萧干还有些亲戚,不过血缘已经十分稀薄。萧夫人在经商一道,确实很有天赋,节帅最好是”

陈绍呵呵一笑,道:“算计到老子头上了,你们一品广源堂无能,经商不如个妇人,还要让本帅牺牲色相不成?”

房中几人都笑了起来,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见节帅如此有定力,都有些敬佩。

尤其是王寅,他可是见过萧夫人的,对方绝对不是什么庸脂俗粉,美的很大气。

而且萧夫人的血缘,让她在河西也是如鱼得水。

大辽贵族在河西其实很吃得开。

他们河西有很多人,到现在还觉得大辽无比强大,一定能逆风翻盘。

河西这些势力没有被西夏彻底吃掉,也确实是大辽在庇护他们,想着给西夏留个不太稳定的后方,希望有朝一日能染指河西。

毕竟这里商路太馋人了。

历史上耶律大石来了之后,就是因为他契丹宗室的身份,得到了回鹘人的信任。

回鹘人没想到是引狼入室,让耶律大石一举夺了他们的基业,成就建立西辽的伟业,再次为契丹续命。

陈绍一向是疑人不用,听到自己的情报头子,都对这个萧夫人很看重。

也就不再插手。

听到王寅说起萧普贤女,陈绍突然想起一件事。

这萧普贤女,被女真人赶出燕京府之后,眼看着北辽两大柱石萧干和耶律大石,各自率领一些兵马逃走。

她无可奈何之下,被契丹守卫护着,去投奔了天祚帝耶律延禧。

结果天祚帝,直接以她丈夫耶律淳篡位称帝为由,派人将她活活打死了。

这一招棋,可谓是臭出了天际。

一下子,就让北辽那些还在抵抗的辽人,几乎全部投降了女真。

南京府中,再不会有一个人去投奔耶律延禧。其实纵观耶律延禧被女真追杀的这段日子,他是真的一点也没闲着

处死了无罪的晋王,逼得手握大军的耶律余睹死心塌地为女真人效命;

于是这位皇帝痛感本族契丹人心不附,产生了依赖汉官维持统治的想法,大力提拔了李处温和左企弓。

这哥俩一个降宋,一个降金,两次打开了燕京城门;

杀了萧普贤女之后,耶律延禧下诏,让耶律大石去找他,耶律大石理都不理,直接带着人往西跑,头都不回。

陈绍叹了口气,说道:“萧普贤女去投奔耶律延禧,其实这是天祚帝的一个好机会,可惜又被他给错过了。”

魏礼有一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情,笑道:“这辽帝真看不惯她,派人偷偷用毒酒鸩杀也算了,竟然派人乱拳殴打致死其余辽人,别说是来投奔了,路过他身边都得哆嗦。”

陈绍心道这实在没有什么好笑的,魏礼这人啊,和大宋很多士大夫一样,都没觉到女真人的可怕。

自己麾下,还真就是李孝忠眼光最毒,早早就瞧出了女真人肯定会撕毁盟约,而且要是不早做准备的话,局势会非常糟糕。

听说他去了大同府,不知道如今怎么样了。

陈绍其实很担心,因为他手下独挡一面的大将并不多。

猛将易得,帅才难求.——

风雪呼啸声中,大同府完颜希尹的府上,灯火犹自未息。

在这大堂内所设灯火,是一件不知道从哪个辽人亲贵处掠来的百鸟朝凤青铜灯台。

百鸟盘旋而上,每个鸟嘴,都是一处灯头。灯台顶上一只栖梧振羽的凤凰,更捧着一个大大的灯苗火头。

火光摇曳之下百鸟与最高处凤凰栩栩如生,有若活物一般。

完颜希尹盘膝坐在上首,只是聚精会神的打量着这灯台,在他旁边,还散落着一些汉字经卷。

完颜希尹也是一员宿将,战绩很拿得出手,但是在女真初期的创业班子里,他的战绩就不那么亮眼了。

不过他对契丹、汉人的文化,十分醉心,他在三年前,亲手创制女真大字,让女真人有了自己的文字。

此刻他在这灯柱下,翻阅着经卷,心中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

这是他从未有过的感觉,比攻城略地,强掳女子,都更让他欢喜。

这时候手下突然来报,说是定难军派来的使者,已经到了城外不远处,估计明天就能到。

完颜希尹皱了皱眉,心中很是不快。

就是这群定难军的汉人,把云内州几乎所有的典籍全买了去,匠人、医师、吏目.这都是女真想要在大辽土地上站稳脚跟,所必须留下的人。

完颜拔离速那个短视小人,实在是无知,竟然为了一些口舌之欲、金银玉器,就把这些拱手让人。

那可是百万土生土长的辽人,他们熟悉大辽西京府的地形,熟悉这里的风土人情,比女真人熟悉一百倍。

万一定难军带着他们北上,那时候又该如何?

这些狡诈的汉人,竟然寻到大同府来了,完颜希尹心中冷笑一声。

他们是怎么来的?

若是走云内州然后转向东而来,还则罢了!

若是走蔚州、应州,则必然说明他们狼子野心,一路上在窥视云州地形,是何居心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