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燕地悲歌(第3页)

宣和五年,正月。

完颜阿骨打下令,让宗翰、宗望率兵,来围攻耶律延禧。

耶律延禧占据的地区,只有沙漠以北,西南、西北路两都招讨府、诸蕃部族。

这些不毛之地,虽然穷,但是却意外地能打,竟然真的抗住了女真人的进攻。

宗翰无奈,只能选择撤兵。

宗翰领旨之后,未曾入城,领亲卫出外扎下,做西征准备。

原来在燕京城内享福的女真诸部军马,看主帅如此举动,也都纷纷开出城外,加入大营当中。

老皇帝完颜阿骨打说了,要把这里还给宋人,但是因为未能按约出兵为由,要求追加赎买费用。

前来谈判的宋人一听,金国愿意交还城池,无不激动万分。

但是听到条件之后,又都沉默下来。这次女真人没有和大宋客气,直接要了天价。

在目睹了宋军的无能之后,金人对他们最后一点盟友情义,早就烟消云散了。

倒是那个要以岁币加赎城费名义向金支付巨额财物,来换取燕京及其他六座燕地城池。

原定给辽的岁币,共计银20万两加绢30万匹,每年要定时给金国。

外加银100万两、绢100万匹的赎城费。

原本以为,这些价钱,大宋凑一年也凑不齐,他们还可以继续赖在燕地,老皇帝那里也搪塞地过去。

可是宗翰万万没有想到,大宋真的在半个月给他凑齐了

童贯、梁师成、王黼、蔡京等人,为了这个所谓的伐辽天功,开动了他们的拿手绝活。

首先,他们截留两浙漕粮,将粟米100万石送给了女真,折银200万两

这一举动,让女真人惊呆了,平白得了如此多的粮食,吃都吃不完。

而江南出现粮荒强制平籴:苏州米价从每石600文暴涨至2贯500文;

汴京米价从宣和四年每石1贯飙升五倍,交子贬值80%

然后他们把手,伸向了汴梁的巨富大相国寺,熔毁、强征寺庙金器,大相国寺被征金佛三尊,全都融化了送给了金国。

更要命的是,童贯把原定戍边的西军军费给挪用了,西军今年随着童贯来到河北,本来就损失惨重,回去之后,更是一文钱也拿不到。

这群骄兵悍将,恨透了大宋朝廷和童贯。

大宋的举动,把陈绍惊呆了,和他们一比,陈绍那手笔,简直是太小家子气了。

紧接着,河北、河东路加征“燕云代税钱”(每亩加征120文);

江南十路“燕云捐”,强制富户认购,杭州富商汪氏被逼捐银5万两

不给的,当即抄家,比当初朱勔还狠。

大宋上下,为了这次燕云十六州的体面,已经完全不管不顾了。

就算是把大宋掏空了,也要先把城池买回来再说。

宗翰、宗望看到这一车车的粮食、布娟、金银.被运送到营中来,心中的贪念已经无可抑制。

原来大宋如此豪富,原来他们这么有钱!

不去抢他们,这辈子白活了!

这些时日,宗翰军令流水价一般的发出,让出燕京城可以,但是怎么让还是大有说法。

除了西路军女真本部军马之外,他更是征发了投降的奚军,渤海军,汉军,甚或还有少部契丹军。

草原上的部落,也为之征发随军,每一日这营盘都在扩大。

这支兵马不干别的,专门开始劫掠燕地百姓,驱赶着他们如同犬羊般北迁。

为了供应这支大军,除了燕京的积储之外,其他各处在宗翰掌握下的地盘,也源源不断的将军资粮秣输送过来。

无数生口做为民夫随军,草原各部也赶来大量牛羊,甚或在女真人的淫威之下,将越冬的种牛种羊都运送了过来。

这些人吃饱喝足,又不用厮杀,专门负责把燕地搜刮得干净,这简直是从未有过的美差。

即使是在大辽还没有灭亡的时候,自己也未曾碰到这种好事。

燕地百姓,在他们眼里,还不如牛羊,女真人下令,即使是打死在路上,也不能让他们活着留下来。

大军转运途中,尸骨相望,道路两侧全是死尸。

城中依然在搜刮,是真的做到了掘地三尺,每一户的菜窖都被挖开!

床板全都掀开,门窗都拆了,让这些百姓自己带着,路上生火来用。

没搜刮完一户,他们就开始放火取乐,燕京城里处处都是浓烟。

城里的鸡犬牛羊,更是一个不留,统统宰了吃肉。

城中街道上,血水染红了积雪,路边衣不蔽体的女尸,以形形色色恐怖的姿势被丢弃着,身上的伤口千奇百怪.

大辽南京府的地面上,每天都有无数面旗帜飘扬,每一日都有新的旗号加入。

本来醇酒妇人享受胜利果实,骨头都有些酥软的女真军将士卒,在这这些时日野外扎营寒风的磨砺当中,又开始恢复他们闻战则喜,勇猛剽悍的本色。

军心士气,不住在向更高处攀升,只要宗翰大旗所指,这一支聚集起来的空前大军,就要在这燕京附近的城池中,将所有一切都淹没在血海中!

在大营正中,飘扬着宗翰的三丈纯黑大矗。女真甲士层层叠叠卫护,无数传骑往来奔走。肃杀之气弥漫。

燕地豪强,没有一个敢出来反抗的。

实在是实力差距太大了,河北遍地的义军,也只能是躲进深山,抗拒女真鞑子和他们仆从军的扫荡。

这样恐怖的局面,持续了整整一个月,等到一月中旬时候,女真人终于走了。

在天色微明之际,突然号角声震天响起,多少闻召而来,在宗翰帐中议事的女真军将蜂涌而出,亲卫们将他们迎上各自座骑。

这些女真军将狠狠加一鞭子飞也似的驰出。

不多时候,整个大营都开始骚动起来。一队队女真骑士次第开出,粮秣军资全部装车。大群牛羊都给赶了出来。

成千上万的仆从军部族军从四下漏风的破烂营帐甚或就是地窝子里面被驱赶出来,要他们拆毁所有城防。

在寒风中看着那些吃得饱穿得暖,甲胄整齐,兵刃锋利,装备精良的女真骑士们欢呼着一队队出发。

他们这些人,则押送着燕地百姓,往西边而去。

在最后的,是女真兵马,每个人都在用女真语高呼着什么。

等到他们离开之后,遍地血水的燕地百姓,从各自的藏身之所走了出来。

大家看着满目疮痍的故土,都有些麻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突然,一队队女真骑兵折返回来。

然后一场大屠杀开始了。

熬过了一个月的燕地百姓,再次被屠了一遍。

——

宣和五年二月,童贯进入燕京城,奉官家旨意,成立了燕山府。

紧接着,设立了燕山府路,府治就在燕京城,辖区包括燕京、涿州、易州、檀州、顺州、景州、蓟州.

消息传回汴梁,整个城池都欢欣鼓舞。

大家觉得吃的一切苦,都是值得的。

童宣帅带兵,灭了辽国的南京府,建立了大宋的燕山府。

但是随着北边的消息,一个接一个地传来,似乎和大家想的不太一样。

汴梁三月,春意终于来到这座此刻地球上最为繁华的都市当中。

每年在这个月份,汴河水涨,河弯回水处赶鸭人看着毛茸茸的小鸭在水中翻腾觅食。

堤边柳树新抽枝条风中摇曳,汴河中虽然还不是南船上驶的季节,商人却在窝了一冬之后早早回返汴梁,将整个大宋的各种货物贩到这天底下最为繁华的销金所在。

只是大家都没有发现,今年的商人中,有很多都是西北口音,甚至带着西域相貌的胡人商队也越来越多了。

水关处,南北口音错杂,做往来客商们生意的小贩竭力吆喝着。

整个汴梁从寒冬中,一下都活了过来,冬天里在这大宋都城和遥远的燕地发生的那些事,已经被最会生活的汴梁百姓忘到了脑后。

更别提那些清贵的士大夫了。

自古以来,首府都城中的百姓,都是最为热心谈论朝中政争话题的。

大宋汴梁百姓自然也不例外。

但是燕地那恐怖的一月和二月,明明有无数南逃的燕地百姓口耳相传,但是却根本没有人谈论。

这是不久之前的事,说忘了,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但是大家能怎么样呢?

唯有避开这些话题,才能继续沉醉在大宋天下无敌,汴梁世上第一的美梦中。

就在这春江水暖的汴梁城中,有一处地方,依然散发着浓浓的寒意。

刘光烈手里抱着一个大氅,焦急地站在外面等候,时不时翘着脚往里看。

终于,随着一阵脚步声响起,几个官差押着一个中年人出来。

刘光烈赶紧迎了上去,将大氅披在了他身上,含着泪叫了一声:“爹”

刘延庆衣衫褴褛,憔悴无比,浑身散发着地牢中特有的潮湿腐臭味道。

他紧了紧衣裳,就在几个月前,他还率兵十万,意气风发。

父子两个走到路口,刘光烈扶着他上了一辆马车。

刘延庆掀开车帘子,终于开始看向这个一直被他忽视的庶子。

因为他表弟是陈绍,如今刘光烈的地位,也水涨船高。

“你还要待在汴梁么?”沉默了一路的刘延庆,刚一开口,就觉得嗓子干哑难受,声音也粗哑难听。

“儿子在汴梁,还有事要做。”刘光烈也登上马车,亲自赶车。

刘延庆知道,他是为陈绍办事,点了点头,“你大哥呢?”

“大哥回鄜延路了。”

刘延庆心中点头,自己虽然被抓了,但是刘氏不能倒。

大儿子回去是对的,这次信了童贯那厮的鬼话,让自己彻底得罪了西军诸将。

回去之后,若是自己继续执掌鄜延军,那么刘家就成了西军公敌。

唯有把这个位置,传给儿子,才有可能得到他们的原谅。

所以刘延庆自己,根本没打算回去,他要留在汴梁,他要看看童贯老贼,你到底如何收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