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宋不亡,天理难容
郴州。
夜色凉如水,江风雾也浓。
赵良嗣站在江边,抬眼看着满天繁星,默然无语。
他的妻子从树下过来,给他披上了一层衣裳。
赵良嗣笑道:“委屈你了。”
前些日子,张觉来投降,赵良嗣和谭稹反对接受张觉。
他们认为此举会激怒女真,给金国南下的借口。
谭稹派他到汴梁劝说皇帝,赵良嗣苦劝之下,赵佶不听。
后来张觉打败了女真,赵佶想起他来,将他诏到跟前,羞辱讥讽了一番之后,下令削去官职,罢除武阶,流放郴州。
一路上披枷带锁,还是谭稹给他偷偷说了情,许他不戴重枷、允许携带少量行李。
终于到了郴州,赵良嗣被安排在江边服劳役。
早一步来的妻子、女儿和幼子,在这里等候。
李氏笑道:“要不是郎君早早离开大辽,我们母子、母女,下场恐怕更加凄惨。”
他们两夫妻十分恩爱,李氏心疼地握着丈夫的手,感觉到一阵冰冷。
这些日子,在江里挖泥沙,让他清瘦了不少,过不了几天,恐怕就要染上风寒了。
赵良嗣叹了口气,回想自己的半生,默然无语。
他本是大辽汉人公侯,世代公卿,自己也在辽国做到了光禄卿。
只因为看到大辽文恬武嬉,君主昏庸,任用奸佞,而且想到自己是汉家血脉,便精心谋划弃辽归宋。
然后又一力促成了海上之盟。
没想到,如今在大宋,落到这个下场。
自己真是瞎了眼,只看到那宋主的好皮囊,看到童贯宣抚西北的威风。
却没有看到大宋这一殿君臣,是何等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如今燕山府丢了,反倒是自己最讨厌的陈绍,一鸣惊人,麾下还有十几万骄兵悍将。
灭夏不说,又出兵占据了云中府,想到当初两人一起前往汴梁,那时候他就瞧着陈绍不太对劲。
自己跟童贯说过,也跟谭稹说过,甚至和官家也说过。
要他们小心陈绍,最好是将他拿下。
没有一个人相信。
想到这里,赵良嗣突然长舒一口气,决定不再为乱糟糟的大宋政局操心。
自己来到这里也好,他料定完颜宗望很快就能打到汴梁,到时候让这群蠢货后悔去吧!
不远处的草庐之中,因为娘亲离开太久,而被冻醒的小儿子爬了起来,揉了揉眼睛走出来。
瞧见爹娘在江边,便举着双手跑了过来。赵良嗣呵呵一笑,弯腰将他抱了起来。
赵良嗣分开破旧的棉衣,将他裹在胸前,虽然是个文官出身,但是赵良嗣一直是骑得劣马,拉的硬弓,也屡经战阵。
李氏看着父子两个,满眼幸福,笑道:“这儿风凉,快些回去吧。”
“好!”
一家三口刚要回到破旧的草庐,突然远处奔来一些骑士,全都举着火把。
他们靠近之后,将三人围了起来,为首的一员武将,用刀指着他们问道:“是这个么?”
赵良嗣往他身后一看,是此间看管的押司,此时只是低着头不敢看自己,却一个劲地点头。
那武将大声喝道:“马植!你妖言惑众,破坏宋辽百年之好,导致金人入侵,祸及中国。我,乃是广西转运副使李升之,今奉皇命将你斩首示众,剥夺官家所赐姓名!”
说完挥舞大刀斩下。
恢复本名的马植低头躲过。
李升之骂道:“你要抗旨?”
马植将幼儿递给妻子,说道:“别让孩子看见。”
李氏泪如雨下,将孩子的眼睛捂上,却不肯转过头去。
马植大声问道:“我妻子无辜!”
“犯官家眷,何谈无辜,上有旨意,将你一家流放万安军!”
马植双眼一黑,牙齿咬的死死的,胸中有一股憋闷之气,似要裂开,真真是悔恨万分。
万安军,在后世的海南,为宋代‘远恶州’之一,属长流刑施行区域,被流放到那里,九死一生。
而且自己的妻子、女儿,都很容易被侵犯,幼子如此年幼,恐怕也难保住性命。
“若敢反抗,将你全家剁成肉酱!”
马植绝望地闭上了眼,大声道:“活下去!”
李氏痛哭着摇头。
砰的一声,大刀斩断了他的头颅,有骑兵下马,将他的脑袋包裹起来,要带到汴梁复命。
(宋史: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时已窜郴州,诏广西转运副使李升之即所至枭其首,徙妻子于万安军。)
====
陈绍看着眼前的盒子,眉心微微皱起,不懂这是何意。
朝中派来的内侍省宦官,带着些得意和谄媚说道:“陈节帅不是说朝廷有奸臣么,官家仔细查了一番,果然是有奸臣!”
“这奸臣呐,就是辽奸马植,如今官家已经将他斩杀,节帅应该满意了吧。”
陈绍闭上了眼睛。
马植
和自己一路到了汴梁,后来又渡海去签海上之盟,一个辽人,一门心思帮大宋拿回幽云十六州。
后来的事,是他的责任么?
那是你童贯打不好。
说实话,你要是堂堂正正地战胜耶律大石和萧干,收回幽云十六州,女真会不会南下真的很难说。
如此一个人,竟然被赵佶杀了。
赵佶此人真是凉薄到了骨子里。
陈绍打开了盛放马植脑袋的盒子,还很贴心地放了冰块。
依稀可以看到,当初意气风发的模样。
那内侍省的宦官,还以为他不信,赶紧上前介绍道:“节帅放心,这货真价实就是那辽奸马植,你看这里.”
砰的一拳,陈绍抬手打在他的眼上,这宦官顿时倒地哀嚎不已。
“此人虽与我不合,但是他自幼从北境辽土长大,依然记得自己的汉家血脉,并且毅然回到中原。他心之所向,不是大宋皇帝,而是华夏将他葬于河东吧。”
“让护商队的人,将他妻子接到西平府,好生安置吧。”
陈绍心中,有一丝丝的悲戚,说不出是什么感觉,总之不太好受。
按理说,这人和自己不对付,但他确实是个好人。
事成之后,他也几次辞官,想要归隐田园,是赵佶不愿意。
没想到后来又是流放,又是斩首
局面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导致幽燕崩盘的童贯没事,
燕山府沦丧,谭稹没事;
造成江南民乱的朱勔没事;
导致河北溃烂的蔡攸没事.
马植被斩了。
这大宋不亡,真是天理不容。
——
十一月。
云内诸州的天气,已经十分严寒。
韩世忠的兵马,也靠近了大同府。
李孝忠依水结营,朱令灵占据了龙首山。
三方互为犄角,修筑工事,准备进攻。
而宗翰也是不停派出人袭扰,双方小规模战斗一直不断,互有胜负。
等于是僵持在了大同府。
完颜宗翰一直在收拢西路军的兵马,准备和他们决战,两边的气氛丝毫没有因为天气的寒冷而有所放松。
陈绍开始发动护商队可怕的能力,将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前线。
李孝忠把云内诸州的地形图弄到手,实在是太重要了,导致他们可以在安营扎寨的时候,有很大的优势。
而太原附近的陈绍,也把灵武军分驻河东几处要地,设下太原大营与五台山大营。
其中五台山大营,已经直指蔚州府了。虽然靠近雁门关,但是他们没有染指雁门关,陈绍根本没想过让灵武军北上支援。
若是北边战事不利,那也是朔州的曲端前去驰援,灵武军有自己的使命。
陈绍在河东站稳脚跟之后,一直在着手针对蔚州的布置。
这次随着他出来的,灵武军的将士,也都渴望建功立业。
只要前面应州府的战事打的好,一旦拿下大同府,击溃了完颜宗翰的主力。
那么女真西路军,鲸吞掉的大辽疆域,都可以尽情地去吞并!
太原城中,随着灵武军在城外驻扎,这里反而比以前更加繁华起来。
因为安全得到了保障,而且还有从西域来的护商队,源源不断地带来各种紧俏稀罕商品。
各地商贾汇聚于此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讨价还价的争吵声、吆喝声混成一片,倒让原本平静的市集活力非常。
陈绍已经不是一次入城了,这次带的亲卫也很多,全都穿着便装在暗中保护。
王禀和张孝纯,也派了很多人,在暗中保护他。
他们如今就怕陈绍有个什么意外,灵武军以此为理由趁势攻城,随着那些护商队进入太原,这座城池对陈绍来说,已经不难打了。
女真鞑子围攻一年拿不下,那是因为他们见人就杀,太原城里众志成城,为了活命而顽抗。
但是陈绍不一样,他早就和河东士绅们交上了朋友,城里有多少人是他的内应,谁也说不清。
张孝纯是汴梁派来的文官、王禀是西军出身的武将,他们手里的主力是西军中的环庆军。
对于河东人、尤其是太原人来说,谁是主人谁是客,还真不好说。
陈绍一行人,跟着商队在城里闲逛,车队出了东市,向南往定北坊行进了一段路,市集的吵杂声就渐行渐远。
待进入北街之后,便愈发安静了。这条街两旁全是高门大户,不是在京里有官职的大户人家,就是富商巨贾,人家的奴仆们都调教得很有规矩,平日说话儿都是捏着嗓子说,没人粗俗地大声嚷嚷,环境自然就清幽。
在优雅的桂花细细飘散中,只见那朱门两边衣着光鲜的豪奴也是人模人样很是精神。
随着商队,陈绍进入一个院墙很高的宅邸,进去之后两边站满了护粮队的人。
别看他们是商队,其实完全是按军队的标准来的,甚至在上次萧氏请求之后,陈绍给他们配备了这个时代的大杀器-——弩。
这群人也就是在中原收敛了点,前段时间,萧氏的商业版图往西扩张的时候,他们在西域杀疯了。
进到内宅之后,那些护粮队的人就不见了,内宅十分清幽。
陈绍迈进月亮门,只见一个美貌女子从北边的洞门走了出来,她的身姿曼妙,头发向上盘起,露出洁白的脖子分外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