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再拒朝廷(第3页)
甚至在他心底,还有一丝小小的期望,这一切要都是真的该多好。
即使回去之后,还要面对完颜宗望的大军威胁,但是陈过庭依然忍不住畅想攻灭鞑子之后的美好。
他对陈绍印象不错,但是已经走出军营之后,寒风一吹,陈过庭又清醒了些。
他想起传闻,曾经童贯、谭稹都对陈绍赞不绝口,觉得他是个知恩图报,忠诚可靠之人。
后来都恨不得把陈绍亲手弄死。
他到底.是不是装的。
陈过庭叹了口气,根本想不通。
他没有立刻离开,而是转道往下一个目标那里去,他还有个使命就是让王禀速速参战。
——
送走了陈过庭,陈绍一屁股坐下,让手下人继续讨论。
他自己则闭着眼睛,躺在椅子上,思考起汴梁的局势来。
如今东路战线那边,有胜有败,总的来说是输多胜少。
西军的姚古正在率兵勤王,除此之外,没有多少能打的军队。
那些操练松弛,甲胄如纸,弓都拉不开的厢军,去汴梁勤王基本等于送死。
女真鞑子一个冲锋,陈绍根本不知道他们要怎么挡。
所以他说的本来就是肺腑之言,要他们别信任勤王的厢军。
大宋厢军有多垃圾,陈绍是亲眼见识过的,当初平定方腊的时候,那些当地厢军的作用,也就是放屁添风。
眼见陈绍在一旁闭着眼睛冥想,许进突然有些慌,赶紧从桌案前离开,来到陈绍跟前。
“节帅,不要被这些人的话搅扰了心神。”
陈绍点了点头。
别说他自己根本没想去,就算是陈绍自己想去,定难军这个集团,也会尽力阻止的。
如今的陈绍,一人身上系着无数人的利益,每一步怎么走,都至关重要。
陈绍此时觉得自己也很迷惘,提兵东进是不可能的,因为他真的信不过大宋。
张觉的事,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大宋对待武将的态度,一直挺让人寒心的。
更何况自己还不是他们的自己人。
但是如果不去的话,完颜宗望那路人马,在河北杀得很惨烈。
虽然陈绍前段时间,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大同府战事上,但是关于汴梁的军报,他也一直在看。
如果是西路军和定难军是棋逢对手,那完颜宗望在东路,基本上如入无人之境。
别说完颜宗望了,就连郭药师,都不是他们能抵挡的。
陈绍从胡思乱想中缓过神来,这才来到几人跟前,继续和他们讨论迁移百姓的事。
无论如何,先把自己这一亩三分地顾好,总没有错。
——
东路军的战事,确实比陈绍看的军报要惨烈不少。
高俅辛辛苦苦,练出一支兵马之后,就此一病不起。
如今还在榻上躺着,根本起不来。
但是这支兵马,赵佶却不舍得投入战斗,而是留在自己身边,保护自己的安全。
必要时候,带着皇帝突围出去,这就是赵佶的想法。
如此一来,耗费了大量钱财,以及高俅等人的心血操练出来的京营新军,从宋金开战到如今,甚至还没有上过战场。
虽然李纲几次上书,要朝廷把经营新军的指挥权暂时交给自己。
但是赵佶就是铁了心不松口,势必要这支人马,留下来照顾自己。
而李纲为了让他把这支兵马放出来,几次上书直言女真鞑子的可怕,更是把赵佶吓得不轻。
这几日,赵佶比较难受,天天很早就醒来,经常摸着自己的脖子,慨叹这大好头颅还在。
往日里这哥几个经常一起夜夜笙歌,晚上夜宴歌舞,临近天明方休。
如今连赵佶也顾不上这些了,除了每日依旧和梁师成等家奴去神宵宫给自己祈福之外,就躲在艮岳里不出来。
他虽然任命李纲为京城四壁守御使,但依然很讨厌这个人。
因为只要让李纲看到了他,要么拉着官家去御驾亲征,要么就是让赵官家赶紧把皇帝之位传给太子,由太子代替他御驾亲征。
一大早,他刚刚用完早膳,就听到内侍省的人匆匆赶来。
不用说,又有紧急军情了。
赵佶突然长叹一声,觉得心烦意乱,不想去听什么鸟军情。
他直接站起身来,一甩袖子就走。
听不到,省却烦恼!
——
河东太原府,另一个兵营之中。
帐前帐后,顶盔贯甲的环庆军按剑侍立,将这里围得森严。
有的属官幕僚想来禀见,向河东河北第一将问个安好,都被客客气气的挡驾。
王禀很重视陈过庭的到来,客客气气把他迎了进来。
陈过庭这次吸取了教训,上来就开门见山,不给王禀拒绝的机会。
对于汴梁的军报,王禀一清二楚,他也知道局势十分危急。
“还望太尉早发救兵!”陈过庭说道动情处,直接抱拳道。
王禀叹了口气,他知道,这一拜之后,自己必须要离开了。
可自己离开了,河东就属于陈绍了,这里除了陈绍的灵武军,再也找不到另一方像样的势力。
要知道王禀此人,同样在宦海中沉浮几十年,早就看透了很多事情。
陈过庭的此番言语和做派,说明他来的时候,已经收到了死命令,若是王禀不出兵东进,将来是要被清算的。
王禀和陈绍不同,没有陈绍的底气,他只能选择妥协。
带着还不成熟的新军,以及军心士气都很差的环庆军,前往东边勤王。
陈过庭看他不说话,还以为这王禀和陈绍一样,都准备抗旨不尊呢。
他刚要继续说话,王禀点了点头,说道:“既然是官家的意思,我不日就启程东进。”
陈过庭大喜,说道:“王太尉深明大义!”
王禀心中苦笑,自己离开河东不难,再回来可就难了。
自己在这里的时候,他陈绍多少还有些忌惮,自己离开之后,他就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蚕食掉河东了。
他已经占领了整个云内诸州,北方屏藩在他手里。
若是再有了河东,不用全部屯兵,只要有太原,谁还能治得了他。
说句不好听的,陈绍的威胁,在王禀看来,比女真鞑子还要大。
他很想和陈过庭说一声,但是考虑到,即使自己说了,他们也拿不出任何办法来,还有可能会因此惹恼陈绍。
王禀默然无语,一句话也没说。
如今大宋风雨飘摇之际,是万万不能得罪陈绍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