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伏笔千里,利字为先
扬州,巡盐御史府。~优¨品,暁\税′王· \勉~肺^悦¨犊,
书房内,檀香袅袅。
当朝巡盐御史,前科探花林如海,正手捧一封刚刚从京师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家信,细细品读。
信是女儿黛玉所书,字里行间,满是女儿家的娇憨与思念,诉说着大观园中的趣事,诗社的欢乐,一切都显得那么寻常。
林如海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女儿在贾府一切安好,便是他最大的慰藉。
然而,当他读到信的末尾,那句看似不经意附上的诗句时,他的笑容,凝固了。
“……偶得一联,颇有野趣,录与父亲一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林如海的手,猛地一抖!
茶杯险些倾覆。
他不是寻常的文人,他是宦海沉浮多年的封疆大吏!
这句诗里所蕴含的政治隐喻,像一道惊雷,瞬间贯穿了他的心肺!
沉舟!
病树!
指的是谁?
千帆!
万木!
又指的是谁?
他正在查办薛家,薛家,不就是那即将倾覆的“沉舟”与“病树”吗?
而那些在一旁虎视眈眈,准备瓜分薛家盐路的各方势力,尤其是那个笑里藏刀的甄应嘉,不正是那蓄势待发的“千帆”与“万木”吗?
女儿远在京师,她是如何得知扬州这般错综复杂的局势?
又是如何能写出这等老辣、通透,直指人心的诗句?
不对!
这绝不可能是黛玉的手笔!
她的诗才,清丽绝俗,却断然没有这等洞悉官场、饱经沧桑的“杀气”!
这必然是有人,借黛玉之手,向自己传递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
是谁?
就在他心神剧震之际,长随在门外禀报:“老爷,有您两封京中来的密信,与小姐的信是同一批信使送来的。”
林如海心中一凛,沉声道:“呈上来!”
长随立刻送上两封信。
一封,信封上赫然写着那石破天惊的标题:论为官三境,兼陈盐政之弊疏。·小/税_C*m¢s/ ·追+罪~新!彰-踕_
另一封,则是一个小小的附言信封。
林如海的瞳孔,骤然收缩!
他先拆开了那封策论。
只看了第一段,他那持信的手,便开始微微颤抖。
当他看到那“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的为官三境论时,他竟忍不住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惊骇与激赏!
好大的手笔!
好深邃的见地!
此等格局,此等胸襟,便是当朝内阁首辅,也未必能有!
他迫不及待地读下去,当看到信中对他查办薛家,实则为甄应嘉作嫁衣的精准剖析时,他的后背,瞬间惊出了一身冷汗!
当看到那“以退为进”、“釜底抽薪”、“借刀杀人”的三步连环之策时,他只觉得浑身的血液都在沸腾!
这哪里是什么信?
这分明是一把钥匙!
一把能解开他眼前所有困局,甚至能让他一步登天,名垂青史的钥匙!
他激动得在书房内来回踱步,最后,才颤抖着手,拆开了那封小小的附言。
当他看到那稚嫩却风骨初具的字迹,以及那句“学生贾环,不才,亦有千里之志”
时,林如海彻底愣住了。
贾环……
荣国府的那个庶子……
那个只有七八岁的……
孩童?
不可能!
这绝不可能!
一个巨大的、荒谬绝伦的念头在他心中升起。
他将女儿的家信,与贾环的附言,两相对比。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