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伏笔千里,利字为先(第2页)

 “来年遍地新桃李,不见当年旧时奴。”

 两句诗,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却都透着一股洞穿世事的通透与霸气!

 林如海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一幅奇异的画面:京师荣国府那高高的院墙内,一个瘦小的、不为人知的少年,正手持黑白棋子,将千里之外的扬

州官场,将他这个正三品的巡盐御史,都当成了他棋盘上的博弈对象!

 这……

 这已经不是神童,这是……

 妖孽!

 良久,林如海才从那巨大的震撼中回过神来。\我¢的,书^城′ \已\发?布.最!薪`漳\結¨

 他将三封信,小心翼翼地收好,走到窗前,望着那千里之外的京师方向,眼神变得无比复杂。

 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

 这个叫贾环的少年,给他送来的,不仅仅是一个解局之策,更是一份他无法拒绝的“投名状”。

 他缓缓地,对身后的长随,下达了一道足以让整个扬州官场为之震动的命令。

 “传我的话,明日一早,开仓放粮,赈济盐户。同时,向外放出风声,就说巡盐御史府,准备将薛家所占盐引份额,重新……公开竞价!”

 ……

 风暴,正在千里之外酝酿。

 而京城荣国府内,贾环却过得异常平静。

 在成功与薛、林两方建立同盟,并布下关键一子后,他便立刻进入了“韬光养晦”的第二阶段。

 他每日按时上学,功课做得无可挑剔,对贾代儒愈发恭敬。

 课后,便与贾兰、贾琮一同温习,偶尔也会指点他们一二,三人之间的关系,日渐亲厚。

 他甚至开始主动向贾宝玉示好。

 见面时,必恭敬行礼,口称“宝玉哥哥”。

 诗会之上,也绝不再写那等锋芒毕露的诗句,转而作些“杏帘在望”、“稻香村”之类的田园诗,虽依旧才华横溢,却冲淡了那股杀伐之气,更合宝玉等人的脾性。

 他的这番转变,让府中众人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宝玉虽依旧厌恶他,但伸手不打笑脸人,也渐渐不再对他恶言相向。

 只有薛宝钗和林黛玉知道,在这份平静之下,潜藏着何等样的雷霆之势。

 这一日,贾环正在自己院中练习书法。

 他没有再写那些惊世骇俗的诗句,只是在反复临摹着一幅字帖。

 帖上只有两个字“银号”。

 是的,在等待扬州消息的同时,他已经开始为自己真正的目标建立商业帝国,做着最基础的准备。

 而建立商业帝国,第一步,便是需要钱。

 大量的、属于他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钱。

 他现在虽然与薛家结盟,但那是政治同盟,他不可能直接向宝钗索要大笔银钱,来做自己的启动资金。

 他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稳定的、且足够隐蔽的现金流。

 “钱槐。”

 贾环放下笔。

 “奴才在。”

 “我让你打听的事,如何了?”

 钱槐连忙上前,低声道:“回三爷,都打听清楚了。老爷书房里常来的那几位清客先生里,有个叫詹光的,为人最是活络,也好弄些钱财。听说他在外面,跟一些专做字画买卖的铺子,有些来往。”

 “很好。”

 贾环点了点头,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鱼儿,上钩了。

 次日下午,贾政因见贾环近日表现谦恭,学业大进,便破天荒地,又将他叫到了书房问话。

 当着几位清客先生的面,贾政考校了贾环几句《孟子》,贾环对答如流,见解精辟,让贾政在清客面前,大有面子。

 贾政心情甚好,便命他当场写一幅字,以观其学业。

 贾环也不推辞,铺开纸,饱蘸浓墨,挥笔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