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江南定风波(第2页)
“此三条,立刻拟成奏疏,发往京城!”
忠顺王猛地转身,目光如电,盯著长史,“一个字,都不许错!”
长史的后背,瞬间被冷汗浸湿。
王爷这不是在奏报,他是在……
编故事!
他要将薛家,从一个有罪的从犯,彻彻底底地,塑造成一个忠肝义胆、为国分忧的“忠义典范”!
五十万两的“捐款”,更是神来之笔!
这笔钱,想必就是从查抄甄家的家产中出。
用甄家的钱,来换薛家的命,来换王爷自己的“仁德”之名!
高!
实在是高!
“臣……遵命!”
长史再不敢有半分犹豫,躬身领命,匆匆退下。
书房内,重归寂静。
忠顺王重新坐下,端起茶杯,轻轻吹去浮沫。
他知道,自己这一步棋,走对了。
他不仅还了贾环一个人情,更向这位神秘的盟友,递上了一份更重的投名状。
三日后,京城。
天子的御书房内,气氛一扫前几日的阴霾,显得格外晴朗。
他看著忠顺王递上来的奏疏,那张总是带著几分威严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好!好一个忠顺王!好一个薛家!”
天子将奏疏重重地拍在龙案之上,龙心大悦!
这些日子,先是国舅贪腐,再是内监蛀虫,搞得他心烦意乱,只觉得满朝文武,皆是些只知争权夺利的奸佞之徒。
而忠顺王这份奏疏,却如同一股清流,让他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看到了忠心耿耿、为国除奸的宗室亲王。
更看到了,在那些被士大夫阶层所鄙夷的商贾之中,竟也有如此深明大义、忠君爱国的“义商”!
在被恶官胁迫的情况下,非但没有同流合污,反而暗中为国分忧,捐资平倭!
这,是何等的忠义!
这,才是他治下,该有的盛世景象!
“李德福!”
天子朗声道。
新任的内侍监总管李德福,连忙躬身上前:“奴才在。”
“传朕旨意!”
天子意气风发,挥斥方遒。
“忠顺王,办差得力,为国锄奸,赏金千两,玉如意一柄!其所奏之事,一应允准!”
“皇商薛家,忠义可嘉,深明大义,免除其在此案中所有罪名!其族中长女薛氏宝钗,赐‘忠义巾帼’匾额一方,以彰其德!薛家盐路,即刻恢复,并准其再增设两处,以示皇恩!”
“另……”
天子顿了顿,目光落在了奏疏的最后一部分。
那是忠顺王特意加上的一段话,言辞恳切地描述了忠臣林如海之女林黛玉的悲惨遭遇,并称其父留下的血书,是破获此案的关键。
天子沉吟片刻,心中已有了计较。
他要借此,向天下所有臣子,表明一个态度。
忠臣,他绝不会亏待!
哪怕忠臣已死,他也要让其家人,享受到应得的荣光!
“再拟一道旨意!”
天子的声音,变得温和了些许。
“林如海之女林黛玉,大家闺秀,其父蒙冤,其志可嘉。朕心甚怜。特收其为‘义女’,暂居荣国府,待其父冤案彻底了结之后,另有封赏!”
“拟好了,立刻派人,去荣国府宣旨!”
“奴才遵旨!”
荣国府,荣庆堂。
贾政领着合府上下,男男女女,跪在堂前,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他知道,这是决定薛家,也是决定贾家命运的最后时刻。
传旨太监展开明黄色的圣旨,用他那特有的、尖细而洪亮的嗓音,开始宣读。
当听到“忠顺王办差得力”、“贾家襄助有功”时,贾政和贾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当听到“薛家实为苦主”、“免除所有罪名”时,跪在人群中的薛姨妈,再也支撑不住,两眼一翻,竟是喜极而泣,直接晕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