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海水稻,沙漠化(第3页)

苏洵笑道:“这才是身为官员应该做的事情。”

苏洵看着郁郁葱葱的树林,脸上满是敬佩,转头看向身旁的苏轼和苏辙,叮嘱道:“子由,子瞻,为官者就应当如后世那般,你们以后为官,还是努力去做为民谋福的事,其他不擅长的时候就交予其他人吧。”

“父亲,你说的是党派之争吗?”苏辙疑惑的看向苏洵。

“我说的是军事方面的事,为父觉得你们并不擅长此事,以后还是少提意见为妙。”苏洵觉得可能自己对军事不擅长,所以导致两个儿子也受到了自己的影响才会在以后在军事方面说出了这么让人病诟的思想。

苏辙和苏轼听到这话,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尴尬,以前他们本来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没错的,但在了解了大宋的未来后,他们也明白了自己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错误。

明朝

朱元璋看完后世官员为了治理沙漠所做出的贡献,对身边的朱标感叹道:“要是那些大臣也如后世的官员一般,咱也就不会对他们动手了。”

朱标无奈道:“父皇,你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是圣人,后世人生活的社会和我们的社会是不同的。”

朱标有时候就觉得自己父皇想对自己有利事情都想的太美了,后世的官员做到好,他们会有金钱的回报,会有政绩,而且他们没有凌驾于平民的思想。

大明官员要是学后世那样做,能有什么回报,先不说他们的思想做不到这个地步,单单是没有背景的就算做的再好也很难进入他们的视野,说不定还会被当成出头鸟被打压。

朱元璋有些不满的说道:“咱知道,咱就不能想想嘛。”

“父皇,有些事情,还是不要想的好,不然越想越难受。”

特殊年代

先辈们听到素素说这话时那语气中满是复杂的情绪,面面相觑,谁也没有说话,一时间办公室内静的可怕。

要论对政治方面了解,谁还能比他们更清楚,他们可是正在经历着近代军阀党派最混乱的时代,对人性的了解可比后世人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