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图书馆的机遇
周六清晨,方青云早早起床,帮母亲收拾完碗筷后,便背上帆布书包出了门。
"妈,我去图书馆看看书,中午前回来。"方青云站在门口系着鞋带,对正在晾衣服的林茹说道。
林茹甩了甩手上的水珠,有些惊讶:"图书馆?怎么突然想去那儿了?"
"老师推荐了几本课外书,说对学习有帮助。"方青云随口编了个理由。这一个月来,他已经摸清了父母的脾气,只要是和学习有关的事,他们从不阻拦。
果然,林茹脸上立刻露出欣慰的笑容:"去吧,路上小心。要是饿了就买个烧饼,妈给你两毛钱。"说着就要去掏围裙口袋。
方青云连忙摆手:"不用了妈,我带了水,不饿。"家里条件不好,这两毛钱可能是母亲省下的买菜钱。
九月的北京,秋高气爽。方青云穿过几条胡同,来到了位于东四的北京图书馆分馆。这是一栋灰砖建筑,门口立着两根红漆柱子,虽不豪华,却透着庄重肃穆。
走进大厅,一股油墨和旧书的味道扑面而来。方青云深吸一口气,这种熟悉的气息让他恍惚间回到了前世的大学图书馆。阅览室里已经坐了十几个人,大多是戴着眼镜的知识分子模样,偶尔有几个像他这样的学生。
方青云轻手轻脚地走到书架区,开始寻找外语类书籍。按照年代推算,现在中苏关系正处于蜜月期,俄语资料应该是最多的。果然,在标注"外语"的书架上,绝大部分都是俄文书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战争与和平》等苏联文学,以及大量技术类书籍。
"同志,请问这些俄文书能外借吗?"方青云小声询问正在整理书架的工作人员。
那是个四十多岁的女同志,闻言抬起头来,推了推眼镜:"你要借俄文书?"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怀疑。
方青云早有准备,从书包里掏出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俄语单词和简单句子,是他这几天晚上偷偷准备的"道具"。
"我们学校开了俄语兴趣班,我想多学学。"方青云露出一个十二岁孩子应有的腼腆笑容。
工作人员的表情缓和了些,接过笔记本翻了翻:"写得不错。不过外借需要借书证,你有吗?"
"怎么办借书证呢?"
"单位介绍信或者街道证明,再加户口本。"工作人员解释道,"你年纪太小,得让你家长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