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初到巴黎(第2页)
陈志明推了推眼镜:"我建议重点关注《世界报》和《费加罗报》的社论方向,这两家媒体对政府决策有直接影响。"
林秀兰翻开笔记本:"明天开始,我会记录各大博物馆的中国文物展览情况,这能反映法国文化界的对华态度。"
临睡前,三人再次检查了公寓的每个角落。陈志明在门缝夹了一根头发丝,林秀兰把一面小镜子调整到能反射楼梯间的角度,方青云则在电话线路上安装了简易反窃听装置。
窗外,巴黎的灯火渐次亮起。方青云站在阳台上,望着不远处国民议会大厦的穹顶。他知道,在这座浪漫之都的表象下,正涌动着一场看不见的外交暗流。而他们三人,即将成为这盘大棋中最重要的几枚棋子。
林秀兰端来三杯热茶:"敬巴黎。"
茶杯轻轻相碰,泛起的涟漪中倒映着埃菲尔铁塔的灯光。明天开始,这场特殊的"文化考察"将正式拉开帷幕。
.......
29日晚,巴黎第七区的公寓内,三人围坐在铺满资料的餐桌前。窗外下着细雨,雨滴敲打着奥斯曼风格的铁艺阳台,发出清脆的声响。
陈志明将一叠剪报摊开,推了推眼镜:"根据我这周在索邦大学和左岸书店的观察,f国政界确实在讨论两国关系正常化。"他指着《世界报》上被红笔圈出的一篇评论,"这篇由前驻印支外交官撰写的文章,明确提到'是时候重新审视东方大国在国际格局中的位置了'。"
林秀兰递过一本素描簿,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展览信息:"我在吉美博物馆蹲了三天,发现他们正在筹备一个大型中国文物特展。策展人私下表示,希望能直接从北京借展品。"她翻到一页速写,"这是上周在双偶咖啡馆偶遇的几位艺术家,他们对中国的版画和戏曲表现出极大兴趣。"
方青云听完两人的汇报,从公文包取出一张手绘的华侨社区关系图:"我这边的情况比较复杂。"他用铅笔尖点着图纸中央的圆圈,"洪门在巴黎的势力最大,老堂主陈鹤年今年六十八岁,潮州人,1946年来法。"
图纸上延伸出几条线,连接着几个小圆圈。方青云继续道:"老陈的左右手叫马文雄,四十出头,经常出入t岛文化处。"他在这个圆圈上画了个叉,"但其他几位堂口负责人,比如管餐饮业的李阿大和管皮革厂的赵四爷,都对政治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