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联络华侨

清晨的渥太华飘着细雪,方青云紧了紧大衣领口,走向停在使馆门口的车。司机老张是早年移民的广东人,见方青云出来,连忙打开车门:"方参赞,今天还是去唐人街?"

"对,先去陈记茶楼。"方青云钻进车里,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结,"陈老先生约了几位侨商见面。"

车子驶过冰冻的里多运河,转向市中心方向。老张一边开车一边介绍:"陈伯在渥太华华侨里德高望重,二战时还捐过飞机。他儿子现在经营着j国最大的华文报纸。"

茶楼门口挂着大红灯笼,推门进去,扑面而来的是熟悉的茶香和粤语交谈声。角落里,几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已经起身相迎。

"方参赞!"为首的老者拱手行礼,"老朽陈树棠,久仰大名啊!"

"陈老客气了。"方青云连忙回礼,"初来乍到,还要仰仗各位前辈指点。"

落座之后,陈老先生陆续介绍了在座的几位侨领:经营连锁超市的林老板、从事进出口贸易的郑先生,还有在蒙特利尔开机械厂的马董事长。

"方参赞,"马董事长递上名片。

方青云接过名片,眼前一亮:"马先生对农机设备熟悉吗?"

"熟悉!国内有这方面的需求吗?"马董事长拍腿道,"我表弟在萨省做二手农机买卖,最近正好有一批联合收割机要出售,是加拿大农业部淘汰下来的,但保养得不错。"

方青云迅速在心里盘算着。新式联合收割机要价二十多万加元,而二手设备只要四五万,还附带操作手册和维护工具。

"马先生,"方青云压低声音,"国内现在急需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如果价格合适,我们可以考虑批量采购。"

陈老先生适时插话:"老马,你不是认识农业部的史密斯处长吗?能不能打听下技术转让的事?"

一周后,在马董事长的安排下,方青云在渥太华郊区的一家农场见到了农业部技术司的史密斯。金发碧眼的高个j国人操着流利法语口音的英语,开门见山地说:

"参赞先生,我理解贵国的需求。但最新型号的收割机涉及专利技术,恐怕..."

"史密斯先生,"方青云早有准备,"我们感兴趣的是上一代产品技术。据我所知,贵国在1970年已经更新了第三代机型,那么1965年款的专利应该已经解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