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联络华侨(第2页)
史密斯惊讶地挑了挑眉:"您做足了功课。确实,1965年款的技术已经过了保护期。"他沉思片刻,"不过,即使是旧技术,也需要支付技术转让费。"
"当然,"方青云微笑道,"我们可以用现金支付,也可以用中国的特色商品抵偿——比如茶叶、丝绸,或者你们感兴趣的工艺品。"
回到使馆,方青云立即向黄大使汇报进展。
"好!"黄大使拍案叫绝,"用工艺品换技术,这个主意妙!既解决了外汇紧张的问题,又能宣传中国文化。"
赵参赞提出疑问:"但旧技术会不会落后太多?"
方青云翻开笔记本:"我咨询过国内专家。1965年款的收割机效率虽然只有最新型号的60%,但价格只有五分之一。另外,掌握了基础技术,我们的科研人员可以在此基础上创新,这可以为我们追回不少时间。"
李参赞补充道:"华侨那边还提供了一个信息:阿尔伯塔大学农学院有一批即将退休的教授,可能愿意以私人名义担任技术顾问。"
黄大使当即拍板:"青云,你负责跟进农机项目。老李,你联系那些教授。老赵,你摸摸加方对技术转让的政治态度。"
又经过两周的密集会谈,方青云带着经济处的年轻翻译小王,终于与j国农业机械协会达成了初步协议:
中方采购50台二手联合收割机,总价200万加元;
加方转让1965年款收割机的全套技术图纸,作价50万加元;
加方提供两名退休工程师为期半年的技术指导;
中方以等值的茶叶、丝绸和手工艺品支付30%的款项。
签字仪式后,协会主席布朗握着方青云的手说:"参赞先生,您是我见过最难缠的谈判对手。不过,我相信这是双赢的开始。"
当晚,方青云在给国内的电报中特别提到:"...通过华侨渠道可大幅降低采购成本。建议外贸部考虑在加设立专门贸易公司,由可靠侨商代持..."
就在农机项目取得进展的同时,方青云在一次侨团晚宴上结识了温哥华来的化工设备经销商周女士。
"方参赞,"周女士将他拉到角落,"我丈夫在BC省有家小型化工厂,最近想转行做旅游。厂里有一套完整的尿素生产设备,是德国六十年代的技术,不知道国内有没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