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入职(第2页)

方青云接过文件,快速浏览着上面的内容。这些讨论涉及农村改革、企业自主权、对外开放等重大问题,字里行间透露出变革的气息。

"首长,我有一个请求。"方青云合上文件,"能否调阅近五年的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和主要部委的年度报告?"

老政委满意地点点头:"想到了。已经安排好了,你的办公室有相应权限。"他看了看手表,"八点半有个碰头会,你先去熟悉下环境。下午三点,我要听你的初步想法。"

方青云的办公室就在老政委隔壁,是个二十平米左右的房间。一张办公桌,两个书柜,一套会客用的沙发茶几,简洁而实用。桌上已经摆好了几摞文件,最上面是一张特别通行证,可以调阅机密级以下的所有资料。

他立刻投入工作,先整理了桌上的文件,然后拿起内线电话:"请帮我接国家计委综合司...对,我是方青云。"

一整天,方青云的办公室人来人往。计委的同志送来经济数据,外贸部的同事提供国际贸易资料,科委的专家介绍国外技术发展情况。他像个海绵一样吸收着各种信息,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

下午两点四十五分,方青云拿着笔记本和一份刚写好的提纲,轻轻敲响了老政委的门。

"思路很清晰嘛。"老政委看完提纲,赞赏道,"特别是这一点——'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说得很好!"

方青云谨慎地说:"这是我在国外工作时的深刻体会。无论什么制度,如果人民长期生活在贫困中,就很难说这个制度是成功的。"

老政委若有所思:"是啊,革命不是为了革命本身,而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他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步,"小方,你准备一份详细报告,重点三个方面:一是农村改革,二是企业活力,三是对外开放。两周后有几个老同志要碰头讨论,你列席参加。"

接下来的日子,方青云几乎住在了办公室。白天参加会议、查阅资料、走访部委;晚上整理笔记、撰写报告。他凭借前世对改革开放历程的了解,结合这一世在外交部积累的国际视野,将西方经济发展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既大胆又务实的建议。

夜深人静时,方青云常常独自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不远处中南海的灯光。他知道,自己正在参与的是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创,每一份报告、每一条建议,都可能影响这个国家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轨迹。这种使命感让他既兴奋又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