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考虑偏差,李志刚的忧虑
李志刚口中所说,跟真实情况偏差不大。
他本人非常清楚,以自己正二品大员的身份,府上定然分布着锦衣卫。
若是说错了话,又或者刻意隐瞒,到时候跟锦衣卫汇报的消息不一样,从而引起永乐帝的猜疑,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皇帝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臣子的欺骗,那么自己将会迎来入仕以来的第二场大麻烦。
朱棣听后心中有些无语,几盏茶的功夫就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真不愧是你啊,陈兄弟!
“奏疏产生的缘由,原来如此。那我倒要看看,这份在几盏茶功夫想出来的奏疏,有什么厉害之处!”
朱棣说完,不再理会李志刚,神色平常的继续看着手中的奏疏。
陈羽第一份政绩的经过,有了一个合理的过程;至于从八品跟正二品大员的结交,也有了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
李志刚喜爱书法,这在朝中几乎是一件人尽皆知的事情。
而现在这份奏疏上面的内容,倒是勾起了朱棣的好奇心。
他倒要看看,此次陈兄弟又说出了什么样的惊世之语。
李志刚神色肃穆,手心都出汗的站立在一旁,心中非常紧张。
虽然奏疏上面的内容有美化,但内容方面跟真实情况大差不差。
他担心陛下不相信自己的言论。
毕竟几盏茶的功夫,就想出了困扰礼部乃至整个朝堂问题的解决办法,实在有些天方夜谭……
朱棣开始集中注意力,他倒要瞧瞧,陈兄弟到底写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东西,让礼部尚书今日这样火急火燎的入宫。
读了几段之后,他渐入佳境,所有杂念全部抛之脑后。取而代之则是注意力的更加集中。
奏疏中所写的内容,是恩科结束之后,天下有才之士所遇见的困难,在接下来的时间人生当中,应该何去何从;
以及朝廷如今不够完善的人才储备制度;
这些事情,朱棣第一时间就感觉出来事关重大。
因此当场就沉浸式的沉入其中。
正如奏疏中所罗列的那样,这些正是大明,也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所同样面临的难题:
科举是为朝廷选拔人才的制度,可是科举结束之后,对于那些片刻落榜,但本身却在某一领域极具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