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宣读奏疏,心思各异(第2页)

因此,朝廷针对这种做法,给出了一定的政策。

允许商贾子弟入大学读书!

特么的!

落榜学子进入大学,这点无可厚非。

毕竟,说到底也是读书人。

读书人进入学府,理所应当。

只不过,商贾那种投机倒把之辈,士农工商最底层,有什么资格进入其中?

瞬间,奉天殿内开始有人窃窃私语。

由于常会期间,本来就为商议而开,所以对着这些私语探讨的声音,永乐帝并没有制止。

渐渐的,窃窃私语的人多了起来,奉天殿内瞬间陷入了嘈杂当中。

只不过讨论的人群,只有三四品官员。

对于那些二品的官员,早在昨日,就已在家中骂过娘了。

但也仅此而已!

反对?那就直接找永乐帝单聊。

而朱棣将话说到这个份上,他们这些书生,没那个胆子。

毕竟,永乐帝可是连被誉为天下读书人种子的方孝儒,永乐帝杀起来也是毫不手软,更不要说他们了。

而那个胆子的夏原吉,对此持沉默态度。

唯一一个能冲锋的,趴窝了。

他们也只能在常会期间,随机应变。

当然这个随机应变,是看其他二品官员的态度。

有人冲锋必跟。

但这个出头鸟,不能自己做!

渐渐的,三四品官员发现前列的二品大员,其中包括自己的老大,无一人私语、探讨。

众人慢慢心怀疑惑的安静下来。

王忠对于这种突然嘈杂的环境,像是已经见怪不怪了。

见众人安静下来,他继续读着最后一部分。

奏疏上,最后一小部分,讲述了引用商贾进入的好处,朝廷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最终这个决议能够达成朝廷、学子、商贾同时获利的三赢局面。

简称赢麻了。

对于李志刚这种官场老油条,在书写奏疏的时候,极具展现自身的语言艺术。

不会直接说引入商贾,是因这笔费用巨大,朝廷不想负担,然后找到商贾阶层承接。

而是美化了一遍。

说对那些在大学建设当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应该给予一定的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