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赶宴
今日假日,陈羽在自家府邸中过得格外悠然。
晨光透过窗棂洒进厅堂,他慢品清茶、细嚼早点,将一身闲适尽数融入这难得的清净时光。
这般惬意尚未持续太久,府外便传来一阵马蹄声。
宫中内侍捧着信函快步而入,无需多言,这必是朱棣亲笔所书。
拆信细看,内容简洁却分量十足,邀他于今夜赴宫中盛宴。
此等宴会绝非寻常应酬,而是大明规格最高的皇家宴席,每逢重大节日举办时,便是京师最热闹的所在。
受邀者自然不止陈羽一人,满朝文武百官也在其中,众人将齐聚宫苑,共赏皇家编排的歌舞节目,既是君臣同庆,亦含普天同乐之意。
皇家宴会的规矩向来周全,尤其在这般重要日子里,祭天、祈福等庄重流程必不可少,每一步都透着礼制的严谨。
待固定仪式结束,宴席的热闹才真正拉开帷幕。
文臣们会围坐案前吟诗作赋,以笔墨较量才华;武将们则会移步场中比武竞技,用拳脚刀剑点燃气氛。
殿内还会有皇家歌舞团献艺,只是不知这古代的舞团,是否能跳出后世那般活泼的蹲蹲舞。
倒成了陈羽心中一闪而过的趣思。
不过论及宫宴的重头戏,终究要属文臣的诗赋之争与武将的武力比拼。
要知受邀的文武官员,皆是大明朝堂上的佼佼者,文臣中多有饱学之士,武将里不乏沙场猛将。
这般顶尖人物齐聚一堂,碰撞出的风采何其耀眼。
文臣们借诗词歌赋展现才学,字里行间透着儒雅风骨,既为切磋技艺,也为增进同僚情谊,更在无形中彰显着大明文道的兴盛;
武将们则以拳脚论高低、以刀剑显实力,每一次招式交锋都引得喝彩连连,既展个人勇武,也为武将队列争光,更直观体现出大明武道的强悍。
自洪武皇帝开国以来,历任君主都深谙文武平衡的治国之道。
一个国家若想长治久安、长盛不衰,绝不能重文轻武,也不可重武轻文。
文能安邦,武能定国。
唯有二者相辅相成,方能支撑起王朝的稳固根基。
正因如此,每年元宵节的宫宴上,皇帝都会对文武比试中名列前茅者加以赏赐。
既是表彰人才,也是在朝堂之上树立文武并重的导向,让这份平衡之道代代传承。
……
信上还说了,此次晚宴,陈羽可以携带家眷前往。
这一条对于陈羽来说,意义不大。
毕竟他孤家寡人一个。
总不能带着伙计前往?
不合适。
还是那句话,这是大明最高规格的宴会,能够参加此次宴会的臣子,说到底还是有要求的。
就像是参加常会一样。
不出意外的话,依旧是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员才能够参加。
正因如此,陈羽今日才这样悠闲。
因为他哪怕前不久刚刚升了官,可也只是一位从七品而已。
那自己参加此次宴会,是不是像上次以从八品官员的身份参加常会一样,不合规矩?
应该不会。
毕竟上一次自己在常会上,可谓是大出风头。
也是凭借着那一次的风头,他在一众四品以上的官员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像是常会一样,不准四品以下的官员参加,虽然没有明确说明,可确是一条官场的潜规则。
此次晚宴同样如此。
想到这,陈羽咂了咂嘴。
老朱这家伙该不会是想要趁着这次晚宴,再给自己一个表现的机会,让自己装逼吧?
很有可能。
毕竟就像是老朱将陈羽兴建大学的事迹,通过手段传的那样深入人心,却也没有给自己透露一点消息。
干好事不留名。
这就是好兄弟。
绝对是了。
不就是在会场上作诗,再吹一吹牛,从而让自己的名声更加响亮。
对于这种要求,陈羽并不担心。
毕竟上一次是脱稿演讲,要求极大,确实需要提前准备,甚至是打草稿准备。
可是吟诗作赋而已,无非就是几句话的事。
难度不大。
陈羽感觉到今晚会很轻松之后,拍着胸脯告诉送信的宦官,宫宴一定会准时准点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