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赶宴(第2页)
随后便又悠悠然的吃起了早餐。
其实,朱棣对于陈羽的安排,就是为了先将陈羽的名声打出去。
越响亮越好。
名声足够响亮,今后关于国家层面,上上下下的改革,才会顺利。
………
夜幕初垂,元宵佳节的灯火已在京师街头渐次点亮,陈羽整理好衣袍,从陈府动身前往皇宫赴宴。
往常只需半个时辰的路程,今日却生生多耗了一个多时辰。
并非马车迟缓,实在是街上堵得水泄不通。
京师的大小街坊早已被人流填满,不仅有举家出游的京中百姓,还有趁佳节放松的各地学子,三五成群地穿梭在灯笼下,笑语声混着商贩的吆喝此起彼伏。
小商小贩们自然不会错过这难得的好时机,糖画摊、花灯铺、点心担沿着街边排开,油纸伞与绸缎幌子在晚风里轻轻晃动。
这般热闹景象一年难遇,佳节里人们心情畅快,又逢人潮涌动,购物时不仅出手阔绰,连讨价还价都少了几分。
陈羽坐在马车内,听着窗外的喧闹,忽然明白后世商人为何格外看重节假日。
只是这热闹对行车而言实在不便,车轮碾过青石板路,每前行一步都费劲了力气。
好在街头有巡逻士卒坚守岗位,身穿甲胄在人群中穿梭。
遇到占道经营的商贩便耐心劝说,将摊位往路边挪一挪,既不扰了商贩的生计,也尽力为马车腾出通道,维系着街道的治安与通畅。
好不容易抵达皇宫门前,陈羽掀开车帘下车,抬眼便被眼前的景象惊艳。
皇宫外墙下挂满了朱红宫灯,灯影里还缀着金银丝线绣的祥云纹,连宫门前的石狮子都披了彩绸,元宵佳节的氛围浓烈得仿佛要溢出来。
这般铺张奢侈,在平日实属少见。
不过没人会对此置喙。
毕竟永乐帝此次并未动用国库,所有开销都出自他的私库,而这私库的充盈,多半要归功于与陈羽合作的精盐等奢侈品买卖。
顺着宫灯指引的方向往前走,不多时便到了举办宫宴的文华殿门前。
文华殿本是皇帝与大臣商议政务之地,今日却被临时布置成宴饮场所。
殿门大开,里面传来丝竹管弦之声。
暖黄的烛光从雕花窗棂里透出来,映得门前的白玉台阶都泛着温润的光。
……
接下来,陈羽在进入文化殿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小插曲。
他被侍卫拦在了文化殿外。
参加这种皇家级别的宴会,门槛很高。
一般四品才行。
而对于那些四品及以上的官员,这些侍卫早就熟悉了。
可对于陈羽,他们清楚对方就是这段时间风靡京师的陈羽,但说到底陈羽也只是一位从七品官员。
按照正常的规矩来说,不能进。
其实这是朱棣的失误。
之前对于陈羽破格参加常会,怎么说也是提前打好了招呼。
可对于这种宴会,却忘记了。
正当陈羽想着咋办之时,一串清脆的铃铛声忽然自前方飘来,细碎如檐角落雨。
他循声转头,只见一顶华贵至极的轿撵正缓缓行来,轿身周遭缠绕着明艳的红绸,其上用金线绣满百鸟朝凤纹样,凤凰羽翼舒展间似要破绸而出,连轿杆都裹着鎏金套,每一处细节都透着皇家的雍容。
轿撵前后,六名宫人各执一方行障,那屏风般的障布以柔滑红绫制成,上面绘着鸾凤穿云的图样,长带垂落的障竿顶端系着银铃,走动时铃音轻响,既遮蔽了轿内人的身影,也在无形中提醒路人避让。
“臣,拜见皇后娘娘。”
身旁的侍卫早已躬身行礼,语气里满是恭敬。
轿内传来一道柔婉的女声,如浸了温水的丝绸:
“免礼。”
此人正是赴宴的徐皇后。
话音刚落,那声音又轻缓响起:
“陈先生不妨上前来,本宫久闻先生才名,今日总算有机会一见。”
陈羽心头微跳,按辈分算,老朱与自己称兄道弟,徐皇后许妙云该是嫂子,可这等场合哪敢乱了礼数?
他定了定神,从容拱手作揖:“臣陈羽,给皇后娘娘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