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左手毛笔右手剑(四)

这年冬天,江南的雪下得很大。林夏带着妻子和儿女,回到了临安城。墨香斋还在,苏文清已经头发花白,看到林夏一家回来,激动得热泪盈眶。凌啸风也来了,他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看到苏墨和苏剑练剑写字的样子,笑着说:“我就知道,你一定能把‘笔剑同源’的道理传下去。”

林夏带着家人来到武馆,看着当年他练剑的地方,想起了十二岁那年,左手握笔、右手渴望握剑的自己。他取出“墨影”剑,递给苏墨和苏剑,道:“这把剑叫‘墨影’,是林爷爷送给我的。现在,我把它交给你们。记住,左手的毛笔,是用来书写正义的;右手的剑,是用来守护正义的。无论将来你们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记住‘文武相济’的道理,用笔墨安天下,用剑刃护苍生。”

苏墨和苏剑接过“墨影”剑,重重地点了点头。苏墨左手握笔,在宣纸上写下“墨刃同辉”四个大字;苏剑右手握剑,演练起了“墨点江山”的剑式。墨香与剑影交织,雪花落在宣纸上,晕染开淡淡的墨色,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左手毛笔右手剑”的千年传奇——这个传奇,从江南的墨香斋开始,在京城的赛场上绽放,如今,又将在新一代的手中,继续传承下去。

夕阳西下,雪渐渐停了。林夏站在墨香斋的门口,左手握着苏文清为他雕刻的砚台,右手握住“墨影”剑,看着妻子和儿女的身影,心中满是幸福。他知道,“左手毛笔右手剑”的故事,不会结束,它会像墨香一样,弥漫在天下的每一个角落;像剑影一样,守护着天下的每一个百姓——因为这不仅是一个人的传奇,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一种“文武相济”的传承。

暮春时节,江南的雨总是带着几分缠绵。林夏立在乌篷船的船头,青色长衫被细雨打湿些许,却丝毫不影响他挺拔的身姿。左手轻握着一支狼毫毛笔,笔杆是温润的象牙白,右手则按在腰间的长剑剑柄上,剑鞘古朴,刻着淡淡的云纹。

乌篷船缓缓驶入苏州境内,两岸的垂柳如绿丝绦般垂落,偶尔有花瓣被风吹落,飘落在水面上,随波逐流。船家是个憨厚的江南汉子,操着一口软糯的吴侬软语:“客官,前面就是苏州城了,这苏州城可是个好地方,园林多,景致美,还有不少好吃的,像松鼠鳜鱼、蟹黄汤包,客官到了可得尝尝。”

林夏微微颔首,目光落在远处隐约可见的苏州城墙。他此次来江南,一是为了寻访一位隐居在此的书法大家,求指点毛笔书法的精髓;二是听闻江南近来江湖不太平,有一伙名为“墨影帮”的势力,专以不正当手段抢夺文人墨宝,甚至伤及无辜,他想用手中的剑,还江南一个安宁。

不多时,乌篷船停靠在苏州城外的码头。林夏付了船费,提着简单的行囊下了船。码头边人来人往,有挑着担子叫卖的小贩,有穿着绫罗绸缎的富家子弟,还有行色匆匆的江湖中人。空气中弥漫着水汽、食物的香气和淡淡的墨香,这便是江南独有的气息。

林夏刚走没几步,就听到一阵争吵声。循声望去,只见几个穿着黑衣、面露凶光的汉子,正围着一个卖字画的老者。其中一个领头的汉子,脸上有一道刀疤,恶狠狠地说:“老东西,识相点就把你这摊子上的字画都交出来,不然别怪我们不客气!”

老者气得浑身发抖,双手紧紧护着桌上的字画:“这是我一辈子的心血,你们不能抢!”

林夏见状,眉头微皱。他左手的毛笔轻轻转动,右手依旧按在剑柄上,缓步走了过去。“几位兄台,光天化日之下,强抢他人财物,未免有失江湖道义吧?”

刀疤脸转头看向林夏,上下打量了他一番,见林夏文质彬彬,不像个会武功的人,便不屑地笑道:“哪里来的酸秀才,也敢管爷爷们的事?赶紧滚,不然连你一起收拾!”

林夏没有动怒,只是淡淡地说:“我劝你们还是收手吧,不然待会儿可就不好收场了。”

刀疤脸见林夏不肯退让,怒喝一声:“给脸不要脸!兄弟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