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取消科举,无奈之举(第2页)

“法贵简当,使人易晓。若条绪繁多,或一事两端,可轻可重,吏得因缘为奸,非法意也。夫网密则水无大鱼,法密则国无全民,卿等悉心参究,日具刑名条目以上,吾亲酌议焉!”

“另,《明律》完善之日,颁布各司,尔等日日警示,不可有违!有违者,朕定不轻饶!”

洪武六年,朱元璋命刑部尚书刘惟谦等以《律令》为基础,详定《大明律》。

“臣等遵旨!”

刘惟谦宋濂两人拱手领命。

朱元璋点头,随手拿起身旁奏折:“冯将军,我军远征漠北失败,致使兴和、亦集乃、甘肃西北地区被北元军队占领,北元与占据云南的元梁王重新建立联系,成为明军北征的后顾之忧。”

“北征之事暂且搁置,另,为防北元军队南下,责令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邓愈为左副副将军,汤和为右副副将军率领诸将前往山西、北平等地练兵戍边。”

“练习军士,修葺城池,严为备守,务必谨慎持重,若敌军来犯,来则御之,去则勿追。”

“臣,领命!”

冯胜跪接圣旨,见朱元璋摆手,三人如释重负,当即朝着朱元璋躬身行礼,方才小心翼翼退去。

待三人退去后,一身着衮龙袍,风度翩翩,器宇不凡的男子走进大殿。

“儿臣参见父皇。”

朱元璋抬头,脸上当即露出一抹笑容。

“标儿,来找朕所谓何事啊?”

男子正是朱标。

“启禀父皇,儿臣确有事启奏。”

“世有贤才,国之宝也!科举制度自隋朝创立以来,一直是历代帝王招贤纳士之根本,我大明皇朝成立之初,也一直延续着科举制度,期间也曾为朝廷选拔不少贤才,可今仓促停罢,是否会寒天下学子之心?”

听着朱标的话,朱元璋脸上笑容不散。

“标儿,取消科举乃是你父皇我的决策,今日标儿所言,难不成是在质疑朕这一国之君?”

身为人子,朱标自然知晓朱元璋的性格,此刻他笑的越欢,就代表着他心中已经有了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