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第3页)

“这还得多拜托像司徒记者这样的媒体,让更多消费者知道,适当添加糖、酸、硫等是酿酒的工艺,不是什么加了很多化学物质添加剂之类的。食品安全观念好是好,但也不能一网打尽……”

李工碎碎念念,为酿酒事业操碎了心。

司徒安然笑着点头,然后眼锋一转,又对上陆和暄那双黑亮黑亮的眼睛,犀利、邪魅且专注。司徒安然眼角的笑意更浓,脸上的线条也变得更柔和。她唇角轻轻一翘,又心虚地看向别处。

等试到第五瓶勃艮第黑比诺和第六瓶莱茵高黑比诺时,马工发问:“德国也有黑比诺?还真没听说过,孤陋寡闻了。”

大家都把眼睛望向司徒安然,司徒安然莞尔一笑:

“黑比诺是伤心葡萄,很娇弱,动不动就生病,不好种。世人都知道黑比诺在勃艮第表现最好,那里有最顶级的特级园红酒,但近年这个品种在美国的索诺玛以及新西兰进步很快,同时在德国也呈增长趋势。

“德国越来越多酒庄尝试种黑比诺,也能酿出好酒。知道为什么吗?”最后,司徒安然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大家。

“因为越来越多人喜欢喝?”A工说。

“因为能卖很贵?”B工说。

“因为变得容易种植?”C工说。

“差不多吧。随着温室效应,寒冷的德国也越来越温暖,本来不适合种黑比诺的地方,也开始变得适合了。”

听着这个答案,大家沉默了。

“随着全球变暖,那些本来很适宜酿制葡萄酒的产区,或多或少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葡萄过于成熟,酸度不够,酿出的酒酒精度过高又酸度缺乏。像波尔多,已经成立一个协会,专门研究气候变迁对产业的影响……”

最后两瓶意大利酒,虽然产区不同、葡萄品种不同,但大家都围绕一个话题展开:为什么意大利酒在中国难卖。

“好酸!”这是大家对这两款酒的共同评价,连李工也是。

司徒安然将目光投向陈工:“你觉得?”

陈工会意一笑,说:“好酒。”

大家目瞪口呆,齐齐望向陈工。

陈工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侍酒师,在京城时试喝过不少名酒,当然知道眼前这两款意大利酒非常棒。只不过总体而言,意大利酒不太对中国人的口味。

“内比奥罗和桑娇维斯都是高酸、高单宁的葡萄品种,酿得不好又酸又涩,酿得好会很好,像意大利四雅,世界名酒。今天这两款都很棒,酸度漂亮,单宁顺滑,酒体轻盈。只是中国人更喜欢酸度低、酒体重的,像前面四款。

“但是,并不是颜色越深、酒体越重、酸度越低的酒就越好,也不是颜色浅、酒体轻、酸度高的酒就不好。每人口味不同,中国人就喜欢这样不喜欢那样,但‘喜欢’与‘好’是两码事。”

“喜欢”与“好”是两码事——都说酒里有生活,酒里有人生,就是这个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