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第2页)
十年后,他们再次相遇在拉菲酒庄。当时父亲带领集团,意欲开拓葡萄酒板块的生意。
九十年代初的中国,葡萄酒行业只是星星之火,只有极少数台商、港商在大陆从事进口葡萄酒生意。但父亲的目标却不限于进口葡萄酒,他想建立中国的酒庄,酿制出世界级的好酒——母亲的梦想,他一直记着。
因此,他频繁往返欧洲,考察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旧世界的产区、酒庄。那几年,母亲多次带他深入酒庄了解先进工艺与酿酒理念。一个有资本,一个有技术,两个有着共同梦想又深深相爱的人,却不能在一起。
最后一次见面时,他们重游了拉菲酒庄。父亲在酒庄购买了两瓶1982年的拉菲葡萄酒,以纪念他们的缘分。那时的父亲,只能履行第一个承诺——为她建立一座中国酒庄,让她酿出世界级的好酒。
父亲名叫林磊,母亲名叫陆盛莲,因此父亲为母亲建立的酒庄,取名为“莲石酒庄”。林木生长于陆地,莲花盛绽在石缝间,即使在西北开凿和维护一个人工湖不容易,但莲石酒庄还是建立了一个人工湖,盛夏的时候千莲绽放。
而他们的孩子,叫陆和暄。
陆和暄——母亲希望儿子即使没能在一个完整的家庭里长大,也要像太阳一样给这片冰冷陆地带来一方温暖,无论世间如何待他,都要温暖、宁静、和气、淡泊。
父亲并不知道陆和暄的存在,因为母亲不希望儿子掺和进错综复杂的商业战争与豪门恩怨中。只有纯粹的人,才能酿出纯粹的酒,母亲带着陆和暄生活在意大利,直至陆和暄五岁时,母子俩才回到山东。
那时候中国的大学开设了葡萄栽培与葡萄酒酿制专业,山东、河北等地区也涌现出一批雄心勃勃的酒厂。母亲时而在大学任教,时而在酒厂酿酒,将她在欧洲的所学,全都传授给年轻一代的酿酒师,并应用在中国顶尖的酒厂上。
可惜的是,母亲没能迎来21世纪进口葡萄酒井喷的第一个十年,和国产葡萄酒突飞猛进的第二个十年。她在陆和暄五岁那年,也就是千禧年,病逝了。虽然医院开具了明确的病因,但陆和暄一直认为,母亲的死很蹊跷。
自此,陆和暄由外婆抚养长大。他从他素未谋面、军人出身的父亲那里继承了强健的体魄,篮球打得非常出色,本来都已被选拔出来加入省队,往国家级运动员方向发展,但外婆就在那时离逝了。
离逝前,外婆将他的身世告知了他。18岁的少年无父无母,坎坎坷坷地长大,本来就不容易,又在心理还没真正成熟之际,惊闻这个真相,一时心灰意冷。
家乡小县城只有外婆的回忆,如今这唯一的亲人不在,他也不想再待在这里,于是开始了漫无目的的漂泊,最后流浪到莲石酒庄。
***
“我并不想认回父亲,母亲也不希望我认回父亲。我之所以来莲石酒庄,是因为执念吧。毕竟,这是父亲为母亲建的酒庄,我只是想看看,或代母亲看看。毕竟,母亲不在时,酒庄还没建成。又也许,母亲根本不想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