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最强边关挡着我发光了

第635章 治水瓶颈(第3页)

叶明心中明白,这些世家大族的反对又是担心利益受损。他决定采取利益补偿和合作开发的策略。

“张族长,水库建成后,我们会按照田地的价值给予足额补偿。而且,我们还计划在水库周边开发水产养殖,到时候会优先邀请张家参与投资和经营,保证大家的利益不减反增。”

叶明沉着地回应道。张族长见利益补偿无法满足他的胃口,便开始在朝堂上活动,试图通过关系网向朝廷施压,阻止工程的推进。

“叶明这小子,真是不识好歹。他以为整治了几家贪官污吏,就敢在我们世家大族头上动土。哼,我倒要看看他能撑多久。”

张族长在与同族人的密谈中说道。

不久,朝廷的询问公文便送到了叶明手中,要求他对水利治理工程可能引发的社会影响作出解释。

叶明没有丝毫畏惧,他迅速整理出一份详尽的报告,列举了水利治理的必要性、科学性以及对百姓利益的保障措施,派人快马送往京城。

“水利治理关乎民生大计,岂能因少数人的私利而停滞?下官定要让朝廷明辨是非,支持改革。”叶明在心中暗下决心。

叶明的报告得到了朝廷中一些开明大臣的支持。他们联名上书,力挺安阳府的水利治理工程。

“陛下,叶明在安阳府推行的水利治理工程,实乃利国利民之举。其方案科学合理,充分考虑了百姓和世家大族的利益。若因少数人之私利而否决此工程,实为不智。”

一位大臣在朝堂上慷慨陈词。

皇帝在仔细审阅了叶明的报告和大臣们的奏折后,最终下旨支持安阳府的水利治理工程,并拨付了一笔专项经费。

“叶爱卿,朕准你所奏。水利乃农业之本,望你再接再厉,造福一方百姓。”圣旨传到安阳府,叶明激动不已。

进有了朝廷的支持和专项经费的注入,水利治理工程如虎添翼。叶明立刻组织人力物力,全面加快工程进度。

谷雨过后的第三日,安阳河两岸挤满了百姓。叶明站在新筑的观水台上,望着清澈的河水在疏浚一新的河道中奔流。

两岸的石砌护坡像两条青龙蜿蜒远去,每隔百步就有一座青铜闸门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放船!”随着叶明一声令下,十条载满谷种的小船从上游缓缓驶来。

这是叶明设计的"验水船",船底漆着红白相间的刻度,用来测量各段水深。最妙的是船头悬着的铜铃——水流速不同,铃声便有急缓。

"叮铃——叮铃——"清脆的铃声由远及近。郑大年捧着《水文册》疾书:“上游流速三刻,中游两刻七分,完全符合大人计算!”

突然,下游传来欢呼声。叶明快步赶去,只见南塘新修的引水渠口,一股清泉正汩汩流入干涸已久的塘底。几个孩童赤脚跑进浅水,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形成小小的彩虹。

“报!周家庄新渠通水了!”衙役骑马赶来报告。叶明立即带人前去查看,只见原本被周家私改的水道已经恢复原状,新装的青铜闸门旁立着块石碑,上面刻着用水章程和罚则。

最令人欣慰的是城西的滤污池。曾经铁锈色的污水经过三层过滤,流入蓄水池时已清澈见底。池底铺着的鹅卵石间,居然有几尾小鱼在游动。叶明蹲下身,掬起一捧水尝了尝,甘甜的味道让他想起山涧清泉。

傍晚时分,叶明登上钟楼远眺。整条安阳河宛如一条碧玉带,串联起星罗棋布的池塘和水渠。

晚风送来泥土的芬芳,还夹杂着新秧的清香。他摸出怀中那本翻旧的《河工日志》,在末页郑重写下:“四月廿八,安阳水脉贯通。”